春节返乡见闻(4)
综合超市下乡不能简单地把城市超市及其经营的商品原版复制到农村,而是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找准结合点,按照农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

乡村变化大

■朱旻姝

道路畅通幸福感提升

生我养我的地方算是一个工业小镇,毗邻峡江县的良山镇,那里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并不是没有路,而是生活用的路与货车工业的路相重合,人们的出行一直备受局促,黄土、黑沙、煤灰……“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听说到去年,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马路终于真正按高标准填平又拓宽了,一条宽阔敞亮的柏油路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路,它给住在这里的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缮了进出的主干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曾经客车只到乡镇主街上,如今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区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途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乡镇教育与城市接轨

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比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条件好了不止一点点。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存在一些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脚步出现了犹豫?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昔日节俭如今低碳

回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日常开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洗碗布、抹布、拖把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合适大小的布条,使用到极致之后再丢弃。还可以吃到纯天然放心的“晒干菜”。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可以用蒸煮晒等工艺加工,成为干菜,这就是一些美味的来源,看似粗糙上不了台面,但是也是城市里尝不到的美味。母亲就是把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

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1234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