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湖陂村“导航”(3)
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肖小玲还带动该村的贫困户和村民一起种粮,摆脱贫困。1970年,为了响应当时的号召,正在上中学的施炳缘与其他99位上海知青来到原前岭乡下乡......

上海知青施炳缘及“知青记忆”

上海知青施炳缘及“知青记忆”

镜头三

上海知青建“世外桃源”

在湖陂村,如果说有个非常别致的地方,那就是由上海知青施炳缘老师10多年前建造的“世外桃源”了。初到该村的外来客人,一定会被上海知青施炳缘在湖陂村的故事所吸引。驻村期间,记者走进施炳缘用心建造的大院子,各种动物逼真的造型,绘画、书法、凉亭、绿植等都显得别具一格。

通过深入的交流,才知这个“世外桃源”的主人,与湖陂村有着几十年的渊源。施炳缘,66岁,上海知青。1970年,为了响应当时的号召,正在上中学的施炳缘与其他99位上海知青来到原前岭乡下乡插队,而他被分到湖陂村。因为是家中的“独苗”,3年后,他返回上海,进入一家国营单位上班,直至退休。

在湖陂村,虽然时间不长,但施炳缘在村里学会了烧饭、炒菜、木工、理发,也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阔别近30年后,2002年,他再次来到当年留下青春记忆的湖陂村,一住就是几个月。在走访村小时,他发现孩子们缺少美术、书法课,而美术、书法正是他从小喜欢,并擅长的文化艺术。见惯了上海大都市孩子们的教育,他觉得湖陂村的孩子们非常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教育。于是,在施炳缘回村的第二年,他就决定要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回到该村后,施炳缘时常为孩子们上书法、美术课,为美化校园,在校园的围墙上作画。此外,他还为冲头自然村做村标。尤其是退休后,一年有大半时间施炳缘都住在湖陂村,住在当年下放时结识的好朋友家里。好朋友家房子前面别具一格的大院子,就是其用心建造的。

“我早把这里看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施炳缘说,退休后,人慢慢变老了,没有什么事可做。他觉得他的所学在村里很实用,再加上这里空气好,尤其是当年在村里留下的青春岁月,让他非常喜欢住在村里。

记者手记

记者在湖陂村驻村蹲点,如今已经告一段落。虽然只有短短两周时间,可记录了很多脱贫攻坚的故事。村里的三大扶贫产业正在发挥作用,许多贫困户正在党和政府的有力帮扶下,通过自力更生、辛勤劳动慢慢摆脱贫困。而许多村民,随着规模种植养殖、在外务工、经商带来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驻村期间,记者听闻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幸接触了许多善良勤劳的村民,也记录和见证了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村正在发生变化的真实故事。作为一个曾经驻村的新闻工作者,我相信,湖陂村未来点滴变化,都会牵挂于心。

记者任洪广  文/图

123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