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畲乡走出来的本土作家 访《心的呼唤》作者张水良(2)
《心的呼唤》是一部反映监狱这个特殊角落里犯人和犯人、犯人和警察、犯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故事,热情讴歌现代文明监狱司法警察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在旅游景点留影

在旅游景点留影

身陷牢狱之灾潜心诗文创作

退伍后,他在东固派出所借用一年,又在东固供销社、平民银行呆了一段时间,这些单位都没有正式录用,因此,没有归属感的他,索性回家种田。

娶妻生子,挣钱养家,生活还得继续。然而,迫于生计,将近十年的时间,他搁置了自己的梦想,没有创作。期间,他在三彩村任团支部书记,后来又在永丰县潭头乡开饭店。也正是在开饭店期间,他受三个朋友之邀,说是去玩,却竟然是蓄谋抢劫。当他意识到这是场骗局时,却为时已晚,因此,在第二天事情败露后,警察也将他一起抓了,还招来了11年的牢狱之苦。

如梦初醒,他冷不丁就进了监狱。两个月时间,新犯培训、学习监规,熟悉纪律,之后进入电镀车间,进行劳动改造。在监狱里,由于监狱队长知悉其擅长写作,于是经常安排他出黑板报,写监狱报道,整理材料。基于张水良的思想觉悟,监狱管理人员交给了他计分考核的任务,并负责监狱的新闻宣传工作。张水良创立了一套全新的计分考核机制,大大提高了犯人的积极性,收到良好效果,因此,考核机制还在江西整个监狱系统全面推广。另外,他为监狱写了不少新闻报道,发表在《信息日报》《南昌晚报》等刊物上。当时,在《南昌晚报》发表了一篇《童心泪》,是一篇描写犯人小孩在家中的成长情况,剖析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文章,以及长篇报告文学《广寒宫上“嫦娥泪”》,讲述犯人妻子在这段分离的日子中所经历的生活困苦和孤独心境。两部作品反响热烈,都荣获了奖项。获奖的激励,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梦,因而,在监狱这段寂静如水的日子,他并不觉得煎熬,而是沉下心来,认真地写着自己的诗歌、散文,诗文主要反映监狱面貌、思想改造和犯人管教等内容。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能找到一种归属,在文字中慰藉自己孤独的灵魂。

经历视作财富不忘文学初心

由于张水良的良好表现,他获得了减刑。6年后,他重获自由。1997年,出狱后,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生存。内心倔强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消沉,而是重新振作,认真工作。踏实苦干的他,第二年就在老家建起了新房。

尽管自己依然是农民身份,但他却有着一种文人情怀。待家庭境况越来越好时,他心中的文学梦又悄然苏醒。曾经在监狱时,他就有一种冲动,要把这段经历写下,但迟迟未动笔,总觉还没有找到下笔的点。一次偶然时机,监狱里调来了一个女警官,给人一种邻家女孩的感觉,慢慢接触后,张水良灵感突现,一晚上彻夜不眠,写了三万多字,欣喜若狂。之后,三个多月,每天晚上都写,白天构思情节,晚上挑灯疾书,一个个章节逐渐成型。写好了初稿,张水良并没有急于发表,而是待重回社会后,观察现今社会的语言体系和思想动态,再做部分修改,作品终于在2016年出版,取名《心的呼唤》,并首发于执手天涯原创文学网。《心的呼唤》是一部反映监狱这个特殊角落里犯人和犯人、犯人和警察、犯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故事,热情讴歌现代文明监狱司法警察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全书以爱情为主线,用充满特殊情感的镜头,向人们传递着发生在高墙内外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小说故事取材于作者的真实经历,却又经过艺术加工,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情节更生动。而今,张水良也成了执手天涯原创文学网的专区总版、长篇主管,虽然年过六旬,却依然有股热劲,在文字这块田地,辛勤耕耘。

“我真的特别感谢这段经历,没有亲身体验,写不出那样细腻真实的味道。艺术源于生活,我坚持自己的写作路,也热爱自己的生活,无论怎样的经历,都是宝贵财富。”张水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生苦短,光阴太痩。一个人的一生或许只能做好一两件事,而他却选择了与文字相伴,从此决定了这一生的追求和梦想。他给自己取了笔名“红炭”,想象着自己像一块烧红的炭那般,激扬文字,炽热燃烧。从小热爱写作的他,有着一颗质朴而真诚的心,不为名利,只为那漂泊的灵魂有一个庇护所,在文字的摇篮里,做一场只属于自己的文学梦,在梦里,抚慰不安,忘却尘嚣。

个人荣誉简介:

张水良,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友报》《战斗报》《工程兵报》《江西日报》《南昌晚报》《江西广播电视报》《希望杂志》《天津文学》《井冈文艺》《执手期刊》《多彩畲乡》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100多万字,多篇闪小说选入2015年度闪小说精粹一书。作品多次获奖,《垂涎家乡炒田螺》获得2013年全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为爱疯狂》获得2016年首届中国网络爱情诗文大奖赛小说类二等奖,获得2017年首届“文苑杯”全国闪小说竞赛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心的呼唤》。■本报记者周玉莲文/图

12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