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蘑菇 最好不要采
市食药监局综合应急科一裴姓负责人表示,我市部分菜市场上出现的野生蘑菇,基本上都是一些附近的村民自行采摘售卖的,执法人员只能督促他们不要制售野生蘑菇,同......

原标题:路边野蘑菇 最好不要采 温馨提醒:市民谨防口腹之欲引起食物中毒

5日,记者在市中心城区后河公园发现,草地上长了不少野生蘑菇

5日,记者在市中心城区后河公园发现,草地上长了不少野生蘑菇

5月27日,吉安县永和镇锦岭村肖某某一家5口人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现因病情加重转至南昌的医院接受治疗。盛夏来临,雨水较多,气温湿热,特别适合野生蘑菇生长,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虽然,野生蘑菇像众多野菜一样纯天然、味道鲜,但若不慎食用有毒野生蘑菇,易引起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我市禁售野生蘑菇

近期正值高温雨季,致使野生蘑菇大量滋生。6月5日,记者在市中心城区后河公园发现,一些草地上、大树底下,都长了不少野生蘑菇。毒蘑菇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在食用野生蘑菇后,轻微的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的则危及生命造成死亡。市食药监局提醒,市民不要采摘野蘑菇,尤其是不要采购、制作和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及其制品。

6月5日,记者从市食药监局综合应急科获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所有食品经营单位不得销售野生蘑菇及其制品,所有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单位食堂不得采购、制售野生蘑菇及其制品。该局接到通知后,立即对各县(市、区)下发了关于野生蘑菇的警示信息,督促、提醒公众当心毒蘑菇中毒,通过电视、报纸、海报等形式宣传“毒蘑菇”的危害,并且要求执法人员巡查,督促、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购买、售卖野生蘑菇及其制品。

市食药监局综合应急科一裴姓负责人表示,我市部分菜市场上出现的野生蘑菇,基本上都是一些附近的村民自行采摘售卖的,执法人员只能督促他们不要制售野生蘑菇,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切勿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

6月5日上午,记者走访吉州区创天临时菜市场时,并未发现有市民售卖野生蘑菇。

蘑菇毒否市民难辨

“蘑菇是否有毒,放几粒白米一起煮就可辨别,如果白米变黑就是有毒,白米没变色就无毒。”家住遂川县的黄先生称。这种鉴定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真的可行吗?究竟如何鉴别蘑菇是否有毒?6月5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员。

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蘑菇有300多种,毒蘑菇100多种。一相关专业人员告诉记者,识别蘑菇是否有毒,可以从形态、气味和颜色上来区分。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恶味,色彩鲜艳,采后易变色,多数柔软,浆汁多且浑浊像牛奶。该专业人士称,民间流传的各种“经验”和“土法”都不可靠,且蘑菇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发生变异。目前,鉴别蘑菇是否有毒唯一准确可靠的方法,就是专业人员根据蘑菇形态特征的分类进行鉴定,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记者范小勇  文/图

相关链接

蘑菇中毒五大症状

毒蕈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一种毒蕈可以含有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以存在于多种毒蕈中,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因其含有毒成分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一是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二是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四是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逾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逾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五是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