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教授论吉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趋势
1月15日下午,在吉安市第二届庐陵文化产业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院长和列席嘉宾们分享“怎样的付出才能让文化持久,产业延续”主题时这样说道。

原标题:文化和产业“表兄弟”如何开出“双生花” 谢伦灿教授论吉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趋势

谢伦灿教授开讲

谢伦灿教授开讲

“文化和产业是老表和兄弟的关系,如果说文化没有产业的反哺,无法做大,那么产业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的魂,也无法延续。”1月15日下午,在吉安市第二届庐陵文化产业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谢伦灿院长和列席嘉宾们分享“怎样的付出才能让文化持久,产业延续”主题时这样说道。就当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机遇与趋势而言,谢院长出了一些发展建议。本报记者也就此独家采访谢院长:

吉安晚报记者:继2016年吉安第一届庐陵文化论坛后,您又一次踏上咱们吉安这片红土地。吉安给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谢伦灿:这次我从吉州大道一路看过来,发现吉安的整体城市规划和城市风貌非常现代时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且老城保护得不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吉安空气清新,没有雾霾;环境干净整洁;市民朋友非常讲道义,“文章节义”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

吉安晚报记者:都说纸媒已进入寒冬,您作为一位一直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学者、专家,对此如何看待?一家市级新闻媒体如何在寒冬中突围呢?

谢伦灿:我认为,纸媒的从业人员是很有职业担当的,他们是经过专业培训,在一线凝练出社会工作责任感,有新闻素养的一批人。他们有很强的业务素质能力,在采编这一方面会把人物事件挖掘得更透彻,这是纸媒的优势。其实现在不管是纸媒,还是自媒体,都会有新鲜血液不断注入。纸媒要更强大的发展依然要立足于当地的特色和优势,然后做出一些外围调整。我个人对报纸的灭亡论是持否定态度的。举个例子,实体书店并不是因为国家政策才在最近几年里变得火起来,而是抓住了消费群体看书的习惯。像我每天看手机就很头晕头疼,但看实体书一连4个小时都没有问题,我经常带着我的学生晚上去坐一个通宵,通常先定一个目标,一个晚上开一个类似“读书会”性质的,再得出我们的读书心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吉安晚报记者:如何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一直是一个社会热点。文商结合这一形式的出现,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针对这种现象,您觉得二者如何结合,才能双方都受益?

谢伦灿:如果从经济效益来说,文化和产业是老表的关系,文化是大哥,产业是小弟。小弟在发展中可以造血反哺给大哥,就像文化产业可以反哺给文化。一些真正的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一定需要资金去反哺它,如果文化产业没有造血功能,就没法推行。我们要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告诉大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软实力不止带来经济效益,还有文化的符号,文化的影响。很多人会说文化产业会毁了文化,也有不少人不愿意把文化资源做成文化产业。整体来说,如果能把文化的内容把握得很透彻,对产业的推进也是很有帮助的。我认为,越是文化产业园区,它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内容也越精深,越忠于它的本质。

吉安晚报记者:根据吉安的现状,您对吉安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什么建议?

谢伦灿:文化产业必须要有好的创意。吉安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但光有文化是不够的,文化资源不一定能够完整地转化成文化产业。我觉得吉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要结合文化旅游。想要做大,除媒体的宣传外,还要把它做到一个关键区,比如吉安一日游的主线中去。我们一定要找到吉安做旅游最大的强项,比如红色文化、“状元”文化等等,这些文化从产业角度来说必须要有承载的方式模块,比如说电视剧、电影、演出等。吉安市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在本地和周边方圆百里左右的居民,要找到他们的差异来做精准的宣推。还可以引进外资,吸引外地的开发商,办具有赣中特色的餐饮旅游产业。另外,一定不能丢了吉安的绿色生态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陈一雪、实习生陈瑶 文/图

人物档案: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化娱乐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娱乐产业》杂志主编、《中国政府营销报告》主编、《中国文化产业》杂志编委、《中国文化产业年鉴(中英文版)》编委,曾任湖南卫视导演,现担任深圳卫视每周六晚正在热播的大型文化综艺秀《卧趣》总撰稿,2016中国文化产业年度跨年盛典总撰稿,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6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985平台基金10项,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广东、上海、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文化产业规划编制的撰写和联合国上海创意区、国家奥运园区文化产业提升规划、北京国际文化保税创新园规划等国内外重大项目的文化主题概念设计和规划80多项。出版专著《艺术产业运营学》《文化产业的评价与发展》《文化项目策划》,是“文化项目策划学”和“文化娱乐产业主题概念园区”的学术倡导人,曾获得霍英东基金国家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工程奖。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