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东固夏淑英退而不休讲解“红色气质”(2)
她是一位深爱本职工作的讲解员,从事讲解事业39年,仍然有“一天不讲,一天不舒服”的感觉。现年57岁、早已退休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重回岗位工作,被爱人视为......

倾情讲解只为听众满意

夏淑英的讲解点分布在东固畲族乡的9个自然村,除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外,还有东固革命烈士陵园、“半面红旗”现场教学点、东固平民银行等10多处革命纪念地。由于讲解员少,这些点的主要讲解任务都在夏淑英身上。

面对繁杂的讲解任务,夏淑英却总是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倾注满腔的热忱来完成。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群众,只要有人来,哪怕只有一个,夏淑英都会热情接待、认真讲解。为了使讲解不至于枯燥乏味,夏淑英总是采用自己编写的讲解词来演说。她不仅仅讲版面上的内容,还要把她所了解的东固革命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巧妙地穿插进去。为了营造气氛,她会将她搜集整理的东固革命历史时期红歌唱给游客听。由于过于投入和认真,夏淑英的讲解常会“拖堂”。

有的时候,客人们听完讲解,常想去各个革命遗址看看,夏淑英便要带着他们到各个讲解点去进行现场讲解。今年6月4日,哈尔滨党史办一班人来东固考察,近六旬的夏淑英负责接待。听完博物馆的讲解后,考察团当即表示想到革命遗址去看看,切身感受当年峥嵘岁月。夏淑英带着他们到敖上、六渡、南龙等地,一边走一边解说。当时天气闷热,她全身衣服湿透,遇到路不通的地方还得走山路,回到家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早已双腿麻木的她一头瘫倒在沙发上。“我总想,别人来趟东固不容易,我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们,尽心做好服务,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夏淑英笑着说。辛勤的劳动和专业的讲解换来听众的一致赞扬。有客人评价说:“夏老师的讲解水平可以带研究生了,本人也完全可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痴心无悔甘当红色传承人

东固畲族乡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众多的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红色歌曲等“宝贝”散落在民间。这些红色“宝贝”是红色教育的最佳素材,特别是红歌和红色故事,容易入耳入心,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无人捡拾,它们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多年来,夏淑英完全义务地做起了红色“宝贝”的搜集整理工作。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记者看到有军用水壶、手雷、牌匾等文物,这些都是夏淑英搜集而来的。为了搜到一件有价值的文物,夏淑英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像大海捞针般到各村挨家挨户地寻访,脚磨出血泡、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遇到老表不肯交文物,她得来回多次进行劝说,并自己垫钱作为补偿。2002年的一段时间,东固经常下大暴雨,河堤决口,整个东固老街被淹。然而住在老街的夏淑英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家的东西,而是老街一栋老房子上的一块公略台牌匾。等夏淑英赶到时,房子已被冲垮,夏淑英愣是不顾安危,从泥水里将被墙土压住的牌匾挖走,避免了这块记录黄公略生平的珍贵牌匾被大水冲走。

健在的老红军和红军后人那里有原生态的红色歌曲和动人的革命故事。夏淑英带着当地文艺爱好者曾广东逐个拜访起罗秀其、石大享、黎敬云等老红军和红军后人,听他们唱红歌、讲革命故事,两人则耐心地做好笔录。为了确认一个故事的准确情节和每首歌曲完整的音符歌词,他们要找多人进行反复核对。皇天不负有心人,夏淑英他们共搜集整理了《十劝郎》《送郎歌》《红军越打越增多》等200余首红歌和近20个感人的红色革命故事。夏淑英还与曾广东两人编写了《老红军刘信品回忆录》等,记录红色故事。为了让红歌经久传唱,两人于2010年组建了东固红歌队。现在红歌队的人数已有14人,他们不仅将东固原生态的红歌唱响了整个青原区,也让红歌走出了江西。

虽然搜集整理工作十分辛苦,完全义务,甚至会被人误解为“不务正业、想赚钱”,夏淑英却痴心无悔地坚持了下来,“每次搜集整理都是对灵魂的触动和提升,越坚定了我做这件事的决心。”现在夏淑英还在做着一项重要的工作———培训红色小演讲员,让小讲解员们也成为红色精神的宣讲者,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林益民文/图

12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