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古韵觅新风
随着传统文化与古村落被重视和被保护步伐的加快,如何将老旧的思想、铺张的习俗、不良的风气向新礼仪、新风尚引导,对各级政府而言都迫在眉睫。

美丽整洁的钓源古村。李夏署摄

 美丽整洁的钓源古村。李夏署摄

“西原会馆”。记者%20潘虹莉%20摄

   "西原公馆"一角。记者潘虹莉摄

孩子在“水巷里”观展。%20记者%20潘虹莉摄

 孩子在"水巷里"观展。记者潘虹莉摄

胡家大院后门全景

 胡家大院后门全景。记者潘虹莉摄


□本报记者潘虹莉

座座房于岁月间斑驳,代代人在新风里成长。

随着传统文化与古村落被重视和被保护步伐的加快,如何将老旧的思想、铺张的习俗、不良的风气向新礼仪、新风尚引导,对各级政府而言都迫在眉睫。

近年来,吉州区把“人文社区美丽乡村”的创建作为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工作的主抓手,同时结合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走在前列和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迷信”四个方面加大了移风易俗的宣传力度,并于今年2月出台《“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方案》,在清明期间开展了“鲜花换祭品文明祭先人”活动。

通过一次次的宣传、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助推文明建设,吉州区在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间,迈出了他们坚实的步伐。

在古韵里徜徉

吉安人皆知永叔路,却有很多人不知水巷里,而胡家大院更鲜为人知。

谁曾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在高楼耸立的楼宇间,一座上百年的大院就那样静静地隐于闹市。

4月17日,记者来到了曾想像过多次、位于吉州区上田侯路88号的胡家大院。它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大,可气势却远比想像中的恢弘。走进去,是一个又一个大的天地。偌大的院子,大厅,前后两个天井。整个建筑的布局是徽派风格里常见的四合院形式,虽是木质结构却有两层。站在前厅的楼梯上向门外看去,六块红、黄、蓝、绿、紫、红颜色的菱形玻璃镶嵌在一扇镂空木门上,十分精致抢眼。

一步一步踩在木质楼梯上,楼板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响。那不再光滑的天花板,隐约透出岁月的痕迹。一百多年来,它悄无声息地为几代人遮风挡雨。

据上田侯路社区干部王秋红介绍,胡家大院的始祖善于经商。由于经营有方,数年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巨贾,于是建起了这座大宅院。大院被分给子孙居住,正中是“一进四重”,合计30间。新中国成立后,除留下两间大房间作户主的自住房外,其余交由房产公司作为出租公房。住户最多时有20多户,共有一百三四十人。

现在,仅有45岁的朱文侠带着家人居住在此。在他的记忆中,住在胡家大院里先后有十多户,姓氏也不同,后来,有人在外买了商品房,先后有几户搬出去了。

70多岁的谢秀英老人在这里生活了近50年,去年才搬走。老人小孩的房子就买在大院对面,她时常会回大院看看。在这里,她几乎见证了曾经住在大院里的老人的离世,也见证了大院由热闹归于寂静的过程。就在她以为大院再无昔日生机的时候,2016年国庆期间,曾经的住户子女们又相约重聚在了一起。他们回忆着曾经在大院的过往,点点滴滴仿若昨日。

在旧址间凝聚

从胡家大院出来,沿着小巷,记者寻到了“水巷里”和“西原公馆”。

“水巷里”是吉安庐陵古韵的遗存,巷子里有塔有巷,还有一口历经风霜的水井,巷子里的几代居民喝的用的都是天然井水。为了更好地挖掘保护传承古庐陵文化,永叔街道联合市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及一些文学爱好者在“水巷里”成立了“水巷里”和“西原公馆”工作室。

两个工作室里挂着有数不清的照片,不同的是“水巷里”多是近些年吉安摄影家的获奖作品,而“西原公馆”多是记录历史的老照片。巷子乃至街道的居民都能在这里寻到精神的安身之所,这里也是他们觅得新风的家园。

摄影爱好者郭楠老人,正在工作室里帮朋友看场。据老人介绍,“水巷里”有摄影、书法、文学、公益等四方面讲座,春节前夕书法家们还会在这里写春联送给巷子里的居民。他说:“吉安,需要有类似氛围宽松的平台,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传递新风,传承文明。”

8岁的王鸿煊小朋友第一次来到“水巷里”,便被工作室里一幅幅摄影作品所吸引,直到记者离开,他仍在驻足观看。

在“西原公馆”,吉安市青原色公益服务中心主任李艺泓向记者介绍了它背后的故事。“西原公馆”这个名字历史悠久,它承载着城市文化的包容和精髓,促进文化交流。唐代诗人杜审言曾在这里创办诗社,可以说这里才是真正的“老吉安”,在这里才真正寻到了整个城市文化的根。

永叔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文青说:“西原公馆多是社会工作者营造的平台,他们通过照片、口述史、纪录片和各类讲座,来传承历史。在传承的过程中,倡导新风。”

在新风中改变

如今的吉州城,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在传承中去除糟粕,传承文明之风。

在文山街道平安里社区,许文葵主任向记者讲述了社区居民的转变。以前,逢年过节大家就要放鞭炮,现在,每栋只派一个代表放。以前,小区居民家中只要有红白喜事,大家前前后后就要忙活好多天。现在程序都简化了,更多地是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来表达感情。

78岁退休老人肖传童说:“居民自发形成一定的公约,加上社区的宣传,很多新风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很多习俗也简化了,潜移默化间,邻里关系反而更和谐了。”

吉安城往西20公里的钓源古村,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在那里,欧阳修的后裔们都有着约定俗成的新的村规民约。

在钓源古村,80岁的老村长欧阳钟麟坐在长廊上,守望着村里的一切。看到记者来了,他热情地招待记者到村史馆和他家里去看看。得知记者是来了解村里的新风尚,老村长笑言:“在我们村里,红白喜事统一规定礼金5元,以刹住盲目攀比之风;过年也不再挨家挨户走,而是大年初一统一在村中祠堂团拜;村里还成立了一个女子艺术团,娱乐方式越来越健康多样了。”

据该村妇女主任彭月红介绍,村规民约都是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同制定的。很多习俗改变之后,村民们不再被繁琐的礼仪、程序、细节所累。村里的女子艺术团也让村民从以前只有打牌的娱乐方式变为排舞、练舞、做公益演出之类的。这个月16日,该女子艺术团还代表我市参加了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项目中的江西省舞龙选拔赛,并一举杀进决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引来村民啧啧称赞。

在文明上殡葬

在北门村委会公墓区,一排排墓碑整齐地排列着,一棵棵松柏点缀其中。吉州区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所长翟进国告诉记者,在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的工作上,他们走在全市前列。

该区全面推动城市公益性生态墓园、村级公墓区(骨灰堂)、农村公益性公墓(祭祖堂)建设,加大“三沿六区”乱葬乱埋乱建坟墓专项治理工作力度。

每年清明、冬至前夕,他们都会在市人民广场布点宣传,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利用墙报、标语、横幅、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并开展“倡导文明、移风易俗、保护青山、美化家园”为主题的殡葬改革宣传活动。该区政府先后多次从政策、制度方面出台以殡葬改革为主题的通知、规则。

该区以人为本,把建立健全基本殡葬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加大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惠民殡葬。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保障遗体接运、冷藏、火化三项基本殡葬费用,自2014年已全面落实了全民遗体免费火化政策,有力地推进了文明殡葬。

同时,该区还加大了殡葬执法检查专项整治力度。对天华山、真君山以及“三沿六区”范围内,高速公路沿线和城区周边可视范围内乱埋乱葬进行整治,联合工作组共平毁“活人墓”50余座。

该区将建设村级公墓区(骨灰堂)和集中安葬区(区公益性生态墓园)作为推进文明殡葬的突破口,结合新农村建设,已建成35处农村公益性墓地(祭祖堂)。并已在着手筹建600多亩集“园林生态、景点休闲、人文旅游”为一体的吉州城市公益生态墓园,有效从源头上杜绝乱埋乱葬。

该区民政局副局长刘长生说:“推进殡葬改革,倡导文明殡葬,有利于倡导新风尚,有利于文明城的创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