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奋当先 ——吉安市加快脱贫攻坚综述
国定贫困县5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4个,“十三五”贫困村566个,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23万户、22.23万人……脱贫攻坚战中,这些都是吉安最难啃的“硬骨头”。艰巨......

□本报记者林益民

国定贫困县5个,罗霄山特困片区县4个,“十三五”贫困村566个,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23万户、22.23万人……脱贫攻坚战中,这些都是吉安最难啃的“硬骨头”。艰巨的任务摆在眼前,极大考验着执政者的担当、智慧和魄力。

井冈山市、吉安县今年率先脱贫摘帽,永新、万安明年紧接着脱贫摘帽,遂川明年基本完成脱贫摘帽,2018年所有贫困县、贫困村要实现全面脱贫摘帽退出……这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面对这一座座“贫困山”,脱贫速度却又如此之快、安排如此紧凑。

“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上走在前列!”市第四次党代会向全市庄严承诺。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视察吉安、井冈山为强大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精准、落实、可持续”的要求,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小康路上奋勇当先,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百姓欢迎的路子。

精准当先“拔穷根”

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谁是贫困户?建档立卡,因卡识别,吉安“扶持谁”问题有了精准靶心。贫困户档卡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扶持办法等一目了然。

从2012年开始,我市率先探索并推广“核定对象、分类施策、责任帮扶、限期摘帽”的精准脱贫工作机制,深入走访摸底核查后,按照贫困差异,将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蓝卡户”三类,实行分类施策。“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实施“贫困在库、脱贫出库”。近期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再摸排、再甄别、再核实,剔除不合规定者,把前期遗漏和返贫的及时增补入库,做到“贫困户一个不漏、非贫困户一个不进”,变“固定受益”为“动态管理”。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2.8万户、8.8万人,增补0.6万户、2.7万人。

在具体“怎么扶”的问题上,吉安更有高招。扶贫举措上,经多年探索,我市大力实施搬迁、产业、基础设施、劳务、智力、保障“六大精准扶贫”措施,精准到位、到户到人,探索了一条适合老区的脱贫新路子。2013年起,我市更是推进实施“一个农户一亩柚子、一个鸡棚、一亩葡萄、一个劳动力在园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精准扶贫,唱响“四个一”扶贫的主旋律。另外还统筹推进电商、教育、旅游脱贫等措施。在经营模式上,则不断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形成了龙头带动、抱团发展、合作经营、托管经营等产业发展模式,并上升到“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参与,贫困户全覆盖”机制体制,把贫困户聚集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上。另外,为了固化群众收益,让群众脱贫放心,我市还探索“股权证”“居住证”“登记证”和“明白卡”这“三证一卡”工作法,助力脱贫摘帽。

三大攻坚“解贫忧”

有房住,有政府保障,有固定收益,对于大多贫困户而言,这是他们最期盼、最为忧念、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从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需要的事情入手,今年以来,我市紧紧铆住产业扶贫、安居扶贫和保障扶贫三大攻坚战,让贫困户“种上摇钱树、住上安居房、走上致富路”。

产业扶贫“挖穷根”。全面推广“四个一”精准扶贫到户模式,大力支持和引导贫困户加入到六大特色富民产业中来,因地制宜发展本土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市财政拿出1亿元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累计发展各类扶贫产业150多万亩,仅2016年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3456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17.7万亩。仅“千村万户老乡工程”,目前全市就有5.4万户贫困户参与,种植面积达2.8万亩。老百姓称:“家有一亩柚,就是万元户;家有十亩柚,小康不用愁。”

安居扶贫“挪穷窝”。“不让一户贫困户住在危旧房里奔小康”,通过拆旧建新、维修加固、移民搬迁、“爱心公寓”、政府代建等途径,推进安居扶贫工程,让所有贫困户都能住上安居房。目前,省里下达我市的第一批6385户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开工,竣工5795户、竣工率90.8%;全市6.25万户安居扶贫任务已全面启动,已开工35162户、竣工18489户。

政策兜底“脱穷境”。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实施“一户一亩井冈蜜柚”外,还从社保、医保、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叠加政策支持。提高救助标准,全市有4.8万户、17.2万个贫困对象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大医疗救助,农村低保、五保对象经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后,医疗救助比例高达70%;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行农村贫困户政府代缴养老保险费制度,5个贫困县的农村特困户纳入代缴对象。今年已为3.8万特困对象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376.46万元。

聚力帮扶“摘穷帽”

在市公路局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扶下,井冈山市东上乡瑶前村的22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加入到千亩黄桃产业和家庭养殖业中来,村里的道路、水库等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自今年帮扶万安县枧头镇茅坪村以来,江西联创宏声万安电子公司累计投入100万元用于该村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不到半年的时间,村容村貌发生巨变,光伏发电产业在村里落地生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公司就业。

“真情实感、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帮扶让全市干部力量、行业力量、社会力量、基层组织力量拧成一股绳,给群众心底注入强大的汇合暖流。“脱贫再也不是件没指望的事了,我们一家得好好干,早日摘掉贫困帽。”贫困户刘小花兴奋地说。

脱贫攻坚,干部勇在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人挂点帮扶2个贫困村,其他市领导每人挂点帮扶1个贫困村,每个市直单位挂点帮扶1个贫困村。组织市、县两级单位组成1109个工作组,对566个贫困村定点扶贫全覆盖,2.8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5.1万户。帮扶中,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经济组织上建立党支部,采取“支部+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的方式,引导贫困户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81个,其中715个建立了党支部。

各方社会力量慷慨奉献。行业部门出台行业扶贫方案,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倾斜支持解决贫困村的交通、水利、电力、饮水安全、通讯网络、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民营企业扎实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全市320家民营企业积极帮扶216个贫困村。去年国家扶贫日,全市评选并表彰了全市十佳消除贫困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正向引导社会有志之士、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助力脱贫攻坚。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