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如己出 悉心呵护 记吉安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部的别样“妈妈” (2)
对孩子们来说,福利院里的老师、护理员就是他们口中声声叫唤的“妈妈”;在老师、护理员心里,这些孩子也就是自己心里深深关切的宝贝。

把工作融入了自己的生活

在该福利中心的2楼,记者看到了在给孩子洗澡的王冬英,她是福利院的一线护理员。今年已经63岁的王冬英,2007年至今,看护孩子已有9个年头了,有时候过年也回不了家。“这里的孩子换了好几批,我已记不清照顾了多少孩子。”王冬英笑着说。身边的同事一提起她,都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称赞她是有着大爱的优秀护理员。

王冬英向记者介绍,在2楼生活的孩子需要24小时看护,大多是2—4岁,最小的才刚满2个月。在活动室,记者看到七八个孩子坐在特制的椅子上,看着活动室的一切。王冬英指着其中一个小男孩说:“其他孩子一般都没有什么反应,就他情况还挺好。”接着她为记者示范起来,“眼睛,眼睛在哪?鼻子呢……”,小男孩一一准确地应和着,只是比起正常孩子,反应要慢一些。“他们就像是我的孙子孙女一样。”王冬英的语气透着奶奶的慈爱。

随后,王冬英抱起了一名刚送来不到2个月大的孩子。她告诉记者,这个女婴刚出生就被遗弃,检查出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终生服药。“孩子这么小,就要受这么多苦,太可怜了,我能做的只是尽力照顾好他们。”

“我们这里每个孩子都有姓名,根据捡到的不同地点、送来的情况而定。”熊佳琴告诉记者,“福利中心每个孩子都会给一个身份,相当于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家人。”记者注意到,儿童部有一份工作安排,上课、喂饭、查房……繁琐紧凑,细致入微。这里的每一位护理员和老师都表示:“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值得。”孩子们需要更多不带色彩的眼神,需要更多无私的关爱,这些孤残儿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多一点,他们肩上的担子就会轻一些。

记者胡静、实习生邓丽萍  文/图

12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