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口洲上的经典

-欧阳和德

我的老家蜀口是赣江上的一个洲,洲上满是树木。乡音把“树”念作“qu”,与英语里的“tree”同音同义,这不啻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猜想远古之初,各地人类的基本发音是相同的,否则大禹如何召万国而治水,唐僧如何历千国而取真经?其实,知道乡人“树”的读音与英文一样,是我读初中以后的事情。而在此之前的小学时,我只知道读“shu”,还一直嘲笑乡亲们的土话太土、没文化呢。

令我烦恼的还有这地名“蜀”字,每次填写表格上的户籍一栏时,不但要比别的同学写“山前”、“河上”之类的村名要多出几笔,而且还惹来其他人的质问——只听说《三国》里的四川才叫“蜀”,你们村为何叫“蜀”?长大以后,我才知道,“蜀”字其实就是一双眼睛关注着箩筐里的一条虫,表意“养蚕”。这个河流所经过的地方大概当时养蚕业发达,所以叫“蜀水”,而我们村正处在蜀江汇入赣江的口子上,所以叫“蜀口”。

蜀口村多数人姓“欧阳”。以前也嫌自己的“欧阳”姓多一个字,上了中学以后,我才为自己的“欧阳”姓而自豪,因为我们欧阳家族出了欧阳修、欧阳询、欧阳守道、欧阳珣、欧阳德等杰出人物,连庐陵地区也曾因“欧阳”人才辈出而被外地人称为“欧乡”。再长大些,我还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汉朝初年几乎没有典籍了,朝廷征召博学之人,有一个姓“欧阳”的八旬老人,硬是靠记忆,原原本本地背出了煌煌《尚书》,被拜为“经学博士”,后来连续八代,“欧阳”都治《尚书》,所以有“言欧阳必称尚书,言尚书必称欧阳”的说法。

而今,“蜀口欧阳”几乎成为一个成语,它蕴含着“二十一进士”、“江南进士第一村”、“庐陵文化古村”的丰富内容。

在蜀口洲的村史展览馆,有一幅对联:“蜀口一等人,出忠臣入孝子;洲上两件事,非读书即耕田。”拟这副对联时,我已年届不惑。

我的爷爷名叫“汝玉”。小时候我常常因为爷爷的这个带有“女”字的名字而被小伙伴们讥笑。是啊,爷爷,你个老爷们,怎么取个这样的名字呢?长大以后,才读到“玉汝于成”出自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才知道这是君子之德。

经典,望之俨然,其实就在家乡,在我们寻常的日子里。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