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符号的嬗变
故乡,坐落在井冈山麓。以前,这里跟全国许多贫困山区差不多,交通颇不方便。出去一次,着实不易。有的乡亲甚至开玩笑说,出行就像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样......

我的故乡垄上村,伴随着祖国一起成长。

故乡,坐落在井冈山麓。以前,这里跟全国许多贫困山区差不多,交通颇不方便。出去一次,着实不易。有的乡亲甚至开玩笑说,出行就像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样艰难。

每次出去,乡亲必须脱去鞋袜,蹚过村口一道水流清冽且密布鹅卵石的小溪,再攀援一个荆棘杂树纠缠不休的陡坡。崎岖的山路牵引着乡亲,翻过好几道弯,爬过大小不一的土堆(山洪暴发的遗留物)若干。前方光线陡然黯淡下来,目之所及,乃一处鬼斧神工的山垭口:两边绝壁擎天,青苔蔓生,泉水叮咚,下面为仅容一个人勾背缩颈方能通过的小路。小路幽邃阴凉,长约30米。缓步穿行后,再小心翼翼踩过一道道曲曲弯弯的田埂路,眼前豁然开朗,乡政府所在地的墟场终于到了。

缘于故乡没有小学,山伢子读书必须结伴步行,一趟至少得花上一个时辰。中午需自带饭菜,学校食堂负责蒸热。

那时,山伢子往往天刚擦亮就得背上书包出发。

过了九月,天气渐渐变凉,溪畔的芦荻苍黄;路边的草叶与花瓣,开始覆盖一层薄薄的露水。有时,山中忽然腾起一片雾岚,看不清路面,山伢子得打火把蹒跚前行。想想看,摇曳的火把与飘荡的磷火遥相呼应,怪恐怖的。

过了十二月份,天气变得越来越冷。白霜如雪,轻覆草木。悬崖峭壁上,清晨会绽放一些圆锥形的冰凌。平缓的溪湾,悄悄结了一层薄冰。

由于山路逼仄湿滑,山伢子摔跤受伤是常事。在雾气袅袅、夜色茫茫的背景之中,山伢子手中高擎火把,摔倒了再爬起。火把所闪耀出来的淡淡火光,虽然摇曳不定,却丰盈而柔情、滚烫而倔强。

而今,故乡跟全国各地山区一样,正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中。回乡必经的小溪上,已经铺设了平整的水泥桥。一条宽大且厚实的水泥马路宛如巨蛇,摇首晃尾,缓缓爬向故乡深处。

故乡在我眼里,其实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符号。

以前,乡愁符号是一条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如今嬗变为宽敞的水泥马路;以前飘曳朦胧的火把,现在变幻为亮堂堂的灯光。

春暖花开时节,以前的乡愁符号是乡亲随身必备的“三大件”:斗笠、蓑衣和砍刀。

故乡雨水多,故斗笠和蓑衣派上了大用场。乡亲刚出门时还是艳阳高照,嫩暖的阳光宛如一根根细小的金针,在广阔的原野,缝制一幅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斑斓画图。途中,天色陡然暗下来,闷湿的空气里迅疾铺展一张银灰色的巨网。随着巨网越收越紧,地面开始跳动一条条鳞光闪闪的“小鱼”,那是雨的精灵。

于是,山峦、田埂、菜地、果园、溪畔,越来越多的斗笠闪现。它们像青绿的浮萍,在雨雾里徐徐漂移;如圆润的蘑菇,释放出山野素朴清新的气息;似一串圆润的音符,在大地的五线谱上奏响。斗笠下面,就是一件件朴拙的蓑衣,在风雨中飘摇。

那时,乡亲出门还时常带把砍刀。山路荆棘丛生,茅草疯长。砍刀开路,可以有效避免身体被尖刺划伤。山区野猪、毒蛇特别多,砍刀挥舞起来,能够用来防身。乡亲忙完田里、果园与菜地的活,还可以随时上山砍一捆柴火回家,生火做饭。

如今,斗笠和蓑衣纷纷踱进了村里的农具陈列室,成为游客镜头里的“网红”。由于普遍用上了电、太阳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乡亲基本上不去山上砍柴了。于是,砍刀正式“下岗”,落寞地窝在厨房的角落里,刀口也生了锈。乡愁符号,悄悄变成“新三大件”:手机、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

手机,是人人都有。即使上了年纪的乡亲,也会将一台操作简单的老人机放在衣兜里,寸步不离。全村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乡亲买了小轿车,其余人家则往往有一部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开开,出行再也不愿走路了,嫌麻烦。

夏天,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跟乡亲一起做凉粉。而今的夏天,乡亲不再去深山老林费神采集薜荔做凉粉。大部分人家买了电冰箱,可以自己做冰棒、冰绿豆、冰酒糟等冷饮吃。尤其让人眼睛一亮的是,政府将清凉的山泉水通过管道引入家家户户。乡愁符号,从薜荔一下子变换为山泉水。不用去实地考察,只要闭目冥想,心湖就会漾起甜滋滋的水花。

秋天呀,那时的乡亲喜欢采山果。

秋季是山果成熟之时。那时乡亲食不饱腹,上山砍柴往往靠采山果补充能量,还美其名曰:过“山果节”。山上的乌饭俯拾皆是。乌饭,顾名思义,宛如乌黑的米饭挂满枝头。抓一把丢进嘴里,那种柔润的甜味,宛如闪电直抵身体里每个细胞。此外,毛粟、猕猴桃、山枣、野柿子.……一大串“养在深闺”的山果让乡亲欲罢不能。

现在家家有吃有喝了,采山果的乡亲越来越少。即使去采,玩的成分也往往超过品尝本身。

以前,乡亲为了建房子,专门修建了砖窑场。直接从田地里取土烧砖,既浪费资源又破坏环境。如今,在政府引导下,砖窑场“旧瓶装新酒”,改造成古色古香的“乡愁记忆馆”。去年,在砖窑场一带举办了丰收节。除了在砖窑场里面,向游客展示琳琅满目的书画艺术作品及民俗图片,在砖窑场附近开展妙趣横生的乡村跑活动,乡亲还跟城里来的乐队和歌手同台献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交相辉映,让乡亲过了一把“明星

瘾”。他们收割稻穗的田间,以及挂满硕果的黄桃基地,也变成游客体验农村野趣生活的乐园。

“山果节”这枚乡愁符号,从此演变成了“丰收节”。不仅反映出乡亲生活水平的提高,还体现了他们从纯粹索取大自然到辛勤酝酿好日子的生动转变。

冬天到了,寒风凛冽。以前,乡亲啥事也不干,就晓得一味地“猫冬”。现在,他们却热衷于“晒冬”。

他们,有的在晒腊肉、香肠、板鸭、干牛肉等各种腊味;有的,在晒萝卜干。白胖胖的萝卜片躺在竹匾里,散发淡淡的清香;还有各种山货,有的乡亲还脑洞大开,将晾晒的食品摆放出各种图型,如心形、圆形等;组合成一些吉祥喜庆字眼,如“丰收”“追梦”等。

哦,我可爱的乡亲!他们不仅仅在晒地道的山货,还在晒幸福的笑脸,晒出与城里人相似的精神追求,晒出骨子里头的翩翩风采!

哦,我可敬的乡亲!他们不再纠结于芝麻大的琐事,不再无聊得不分昼夜玩牌打麻将,不再成天家长里短唠叨个不休。

他们忙起来了!聚精会神想点子、找路子,一滴汗珠子摔八瓣,撸起袖子加油干,生怕在乡村振兴中落伍掉队。

他们乐起来了!开始热衷于唱红歌、跳广场舞,偶尔也会去城市逛逛街、旅旅游……

是呀,乡亲真的变啦!

他们,从“宅”在家里的内敛与惆怅,变成走出家门的自信与幸福。

透过热热闹闹的“丰收节”、红红火火的“晒冬”,透过一枚枚乡愁符号的嬗变,我分明感受到乡亲安居乐业的惬意心境,感受到他们与祖国同频共振共圆“中国梦”的和谐脉搏!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