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能丢了火把
近日,吉安市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公布。来自安福的周子明,作为垇云村火把节第六代传承人,榜上有名。

“绝不能丢了火把”———访安福县垇云村火把节第六代传承人周子明

     

垇云火把节传承人周子明

     

交接仪式

     

火把节篝火仪式  

■本报记者 周玉莲

近日,吉安市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传承人名单公布。来自安福的周子明,作为垇云村火把节第六代传承人,榜上有名。

7月29日,时值盛夏,经过约莫4个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安福彭坊乡垇云村,寻访传承人周子明。

垇云村在海拔800多米的云山中,属于典型的山区,房屋分散而建,各自占着一个山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

由于前段时间洪水灾害,垇云村山区山体滑坡,塌方比较严重,进出的山路狭窄危险,目前村民正在整修山路,拓宽路面。我们一行人沿着山路往上爬,在半山腰处,遇上了周子明,他“嘿嘿”笑着打招呼,领着我们继续赶路。一路上,他兴奋地介绍垇云村的自然风光,一面开始讲述着火把节的历史与传承渊源。我们仔细地听着,山风清凉,林木葱茏,故事徐徐展开。

1

周子明,今年60岁,家里有六兄妹,排行老大。父亲周林生曾经在垇云村教书,担任过村小的校长,在当地算是一个文化人,也是省级非遗项目安福垇云火把节代表性传承人。

从小,周子明便看着父亲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会准备好祭品、火把、稻草等东西,组织山民开展祭祀活动。那一天,所有的村民都会穿戴讲究,不约而同准备好需要祭祀的东西,在家中虔诚祈祷。当晚,村民又会聚集在一起,围着篝火狂欢,原始而真诚,因这充满仪式感的生活而敬畏着自然。

小时候,周子明并不明白,火把节对于一直生活在垇云村的人们意味着什么?只是在年复一年的祭祀活动中,变得慢慢熟悉起来。    1984年,周子明成家了,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家庭。那一年的六月初六,父亲忽然走到他跟前,说道:“从今往后,你也得去祭祀,自己准备好祭品,一起去驱邪。”年轻的周子明对于通过祭祀求神保佑这样的事情依旧存在一丝怀疑,便迟疑道:不去行吗?

父亲严厉地告诫他:必须去。这是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你得学会。

周子明不敢懈怠,备好祭品,恭敬地跟着父亲去祭祀山神、树神、土地公,开始真正接触火把节的有关流程,也逐渐了解了有关火把节的历史渊源。

2

周子明介绍说,垇云火把节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70余年。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因避粤兵之乱,钟、蓝二姓分别由广东、湖南迁入垇云。同时彭坊的周姓为躲避战乱、抓丁也迁来垇云。钟、蓝二姓系畲民,在原籍时便有过“火把节”的习俗。他们认为过火把节、祭祀祖先神灵等,能求得神灵的庇佑,消灾赐福,来年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五谷丰登,因此将该习俗带到了当地。当地山民发现此举既可较好地表达自身的精神诉求,又可自我娱乐,稍稍解决山地交通闭塞、信息不通、生活单调乏味问题,还可用于防止“虫害”(指野兽、飞禽、害虫)等,于是竭尽所能地将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整个垇云村全体村民的共有项目。垇云村人也因火把节而保持友好交往,相处和谐融洽。最终,原本为畲民的钟、蓝二姓子孙也渐渐被同化融合,成了地地道道的汉人。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周子明早上会宰杀公鸡,并将头天削好的竹条,一头剖开一条缝,缝中夹上用纸钱叠成的三角形,做成簇状的祭物,洒上鲜鸡血。然后把鸡头、鸡肉及买来的猪肉、鱼以及用米面做成的辣椒、瓠瓜、茄子、豆角等时令果蔬状物,一起下锅蒸熟。家人吃完早饭后,带上香烛、纸、鞭炮和稻草做成的火把,合家抬着准备好的祭品,到自家耕作的田土中,开始火把节的第一项祭祀活动。先由家中长者祭拜山神、土地。大家庄严地摆好祭品,焚香、鸣爆、燃烧草把,并持草把走到田土的四角,用烟薰虫。大家一边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燎虫、燎虫,燎到彭坊冲里打灯笼;燎虫、燎虫,飞呀!飞!飞到树上喂鸟俚,鸟俚喂得雷雷壮,生姜、生烟长得旺”。

晚上,全村男女老少敲锣打鼓聚集在去云山包公庙遗址前的大坪里,举行火把节隆重而庄严的祭祀仪式。主要祭祀对象是火神、山神、土地、树神等,以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首先,由被挑选出来的10至20名青年、少年,持火把围绕已经架好,但尚未点火的篝火堆不间断地绕圈速跑。主祭人持火种点燃火苗后,5至10名中年人迅速从主祭人处引燃所持火把,共同将坪中的篝火点燃。同时,乐队奏乐,分别由民间锣鼓唢呐演奏南乡曲牌“十番”、二胡演奏南乡一带流传的小调等。与此同时,3至5名老年人恭恭敬敬地主祭火神、山神、土地神、树神。之后,村民们开始围绕篝火吹吹打打、载歌载舞,又人手一个火把开始游垅。大约闹到晚10时左右,众人重新回到大坪,围坐或站立在篝火旁,默默祈祷诸神保佑,直到篝火渐灭,仪式才告结束。

3

2018年是周子明最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火把节祭祀仪式第一次由他单独主持完成。

父亲临终前,依然不忘叮嘱周子明:火把节一定要传承下去,绝对不能丢。现在家里就只有你会全套仪式流程,如果丢掉,就再也没有了。

周子明满心悲痛,含泪答应了父亲。

“不仅是父亲的殷切嘱托,也是一百多年传统民俗发展的责任所在。我深深感到一种使命感,绝对不能丢了火把。”周子明说道。

走到山顶,有一块大坪,2017年的火把节就是在这里举行。一棵千年罗汉松在夏日湛蓝的天空下,迎着山风浅浅低吟,为来客带来阵阵清凉。旁边建了一栋一层的房屋———垇云火把节陈列馆,今年2月份投入使用。走进陈列馆内,垇云火把节的历史和实物一目了然。

“随着年岁渐增,我终于明白火把节对于垇云村民来说,便是一种文化信仰和认同感。无论垇云村民身在何处,到了火把节这一天,都会不约而同赶回来参加祭祀活动。对于身在异乡的人们来说,节日的存在,便是故乡的印记。”周子明说道。由于今年6月以来家乡洪水灾害频繁,村民齐心协力抗洪救灾保卫家园中,六月初六那一天便没有集中举办大型的火把节祭祀仪式,但是村民依然会在家中自发祭拜,心中那份祝愿与信仰依然坚定。“今年涨洪水办不了,明年肯定是要举办的!”

在下山途中,周子明忽然唱起了山歌,充满着原汁原味的山歌俚语,回荡在山谷中,表达着对垇云山村这片土地最质朴的情感,一草一木,一歌一语,将是一辈子的深情守望。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