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秘密
绿色的小草,兰心蕙质,齐心协力,编织出一张生命的丽锦。

此刻,奔溢在我眼前的,是一片迷人的绿色。

绿色的小草,兰心蕙质,齐心协力,编织出一张生命的丽锦。绿色的树木,巍然而立,蔚然成荫,与山风相和,有时清吟生命婉约的沉思,有时欢唱生命豪情的宣言。绿色的花叶,输送每瓣花蕊以甘甜的雨露,使之绽放多彩的生命之花。绿色的修竹,铁骨铮铮之下又见温情脉脉,让人禁不住念起苏东坡笔下的竹,郑板桥画里的竹,保家卫国的子弟兵。绿色的山泉,或变身壮烈的儿男,从峭壁间纵身跳下;或化作娉婷的少女,自石的罅隙轻盈滑落……

在这绿意葱茏的大舞台上,山兔登场了,奔跑在山丘谷壑之间,嬉戏于宽阔的草甸之上,偃卧仰仆,宛如世事未谙。山雉登场了,在若即若离的山坡上,昂首阔步,气定神闲,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山鸟登场了,云雀喈喈、黄莺唧唧、斑鸠咕咕……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由此拉开了帷幕。山猿登场了,在树枝间腾跃不止、引颈而啸,长短不一的啸声,不时传响在清幽的山谷……

高士山,位于永新县坳南乡牛田村,海拔651.1米,风光旖旎、生机盎然,是一方闻名遐迩的胜境。

山命何名,常有取意。庐山,因道人修道成仙惟留空庐一座,故名。龙虎山,因道人炼丹而成显现龙虎得名。高士山,据说原名鸣谷山,取“山鸣谷应”之意。后因何更换其名,莫非出了高士之故?揣着这一疑问,我拾阶而上,欲从岁月留存的蛛丝马迹中找到答案。

在竹树环绕的半山腰,遇一座玲珑小巧的古亭。亭匾以及亭门两侧,行云流水般书写下的大字,令我驻足而视。“宋尹高士遗址”、“山以高而秀,名因士乃传”,我轻轻念叨着,之前的疑问一扫而去。高士姓尹,其名呢?为何来到这里?我迈步走入亭内,斑驳的墙壁上一行行残存的文字,又让我豁然开朗。一则湮逝已久的故事,亦复原在翩飞的脑海。

宋景佑年间,当地有一个男孩,姓尹名辅,字安仁。自幼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尤喜秦汉三代以上的书籍。随着年岁增长,父母亲朋屡次规劝他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怎奈他生性淡泊名利,厌恶官场,根本不为所动。为躲避尘世喧嚣与浮华,他离家出走登上了高士山,在山顶建造了一座茅草房,并且美其名曰“安仁读书台”。当地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纷纷慕名前来求教,安仁来者不拒,悉心教导,众多孩子因此学有所成,读书台的名气也愈来愈大。黄庭坚闻悉后,翻山越岭而至。共同的操守与志向,让两人一见如故、倾心交谈,流连数日后作别。临别之际,黄庭坚动情地写下了两副楹联。一副为“山以高而秀,名因士乃传”;另一副是“书读秦汉三代以上,人在廉让二水之间”。

我心中暗想,尹安仁真不愧为“高士”。且不说他学问造诣高深,仅凭他相中了这样一座山,就足见他的睿智。是的,唯有这样的山,方能安下一颗宁静的心,任其纵情于知识的辽阔之中。

安仁读书台,我在脑海中郑重地记下了它。这个散发出缕缕书香的名字,深深撼动着我年轻的心灵,让我情不能已加快了脚步。在穿过一条蜿蜒的清幽小径后,我终于见到了它的“庐山真面”。

这是一座两层高的普通楼房。没有如鸟的飞檐,没有峥嵘的翘角,没有华丽的点缀。青砖铸就的肉身,在漫长光阴的风侵雨蚀之下,显得古朴而凝重。外墙上一些暗旧的文字,隐含着它的前世今生。是的,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仿佛看到了尹安仁的学生,正躬身于炎炎烈日之下,全心全意为老师修筑崭新的读书台。这是为老师送上的一份真诚感谢,也是来自心灵最原始的报答。

当我向它徐步走近,只觉一幅优雅的读书画面,在眼前缓缓铺展而开。如花的画面里,尹安仁及其学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诵读,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宫商角徵羽般流淌开来。

踱至内堂,两尊丰神朗逸的塑像,立马映入眼帘。一尊是黄庭坚,另一尊是尹安仁。我仰首久久地凝视。从他们清俊温和的面容上,我仿佛看到了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从他们明亮而专注的双眸里,仿佛读到了他们内心的追求与坚守。我轻抚着他们落满尘灰的胸膛,又仿佛感受到了他们曾有的脉动与心跳。

我可以想象得到,当两颗惺惺相惜的心灵合在一起,那该迸射出何等熠熠的火花;我可以想象得到,当初两人把酒言欢、吟诗作赋的样子,那是何等的潇洒与豁达;我可以想象得到,当落日的余晖洒满山间,他们携手并肩走在林间小径,共看山岚飘渺,同听林涛阵阵,神情是多么地沉醉;我可以想象得到,当离别在即,两个心有灵犀的男人,彼此又曾留下怎样的泪水……

在这一刻,我恍然觉得山也是睿智的。它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尹安仁,接纳了读书台,接纳了黄庭坚,让浩荡的历史长河,从此多绵延了一脉幽幽文香,从而为世人增添了一种瞻仰的高度和内涵。毋须置疑,这确是丰功伟绩一件。

高士山,远离尘世的喧嚣,掸去了世俗的浮华,有通幽处的曲径,有悦鸟性的山光,有空人心的潭影,我想也是最适宜修行的。

由安仁读书台踱步出来,再往上走十来步,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赫然跃入眼帘。碧瓦飞甍,丹楹刻桷,飞阁流丹,雕梁画栋。很显然,它经过了一番精心的整修。正门匾额,鎏金书写着“高士名山”。左右两侧,各有一小门。其匾额皆由红漆书写,分别是“铁林府”和“万寿宫”。顾名思义,一为僧尼礼佛之地,一为道家参玄之所。

怀着好奇之心,我从正门踱步入内,清凉之气不时袭来,让人恍若隔世。抬足仰首之间,发现左右其实是互为连通。左边矗立着“集真宝殿”、“观音大士阁”等佛家宫殿,“天师殿”等道家宫殿则矗立于右边。宫殿规格不一,或大或小,四壁或装饰一新,或陈旧如古老的时光。里面均供奉了相应的神像。岁月积落的灰尘,掩饰不住它们庄严的金身。慈眉善目的面容,又透露出一股亲切之感。供人焚香祷祝的香炉里,烟雾缭缭绕绕,仿佛是神在吐纳一缕缕仙气。

当我踱步而出,静立门前再次凝望它时,我仿佛看见两颗圣洁的灵魂,正穿越浩渺时空,飞凌于它的上空,像极了两只传说中的大鹏。

永新,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红色如一枚勋章,别在了不少胜境的衣襟之上。譬如三湾改编之于三湾,龙源口大捷之于龙源口大捷桥。高士山,也曾演绎一则悲壮的革命故事。

1934年秋,湘赣省委、湘赣省苏维埃政府等省级机关,在任弼时、萧克等同志的率领下,随红六军团途经高士山进行战略转移,不想在这里遭遇了合围而来的国民党军队。红六军团为了掩护省级机关安全转移,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搏斗,整整激战了一昼夜,最终成功地击退了来犯之敌。然而,红六军团也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少战士倒在了鲜红的血泊里,长眠在高士山敞开的怀抱里。

烈士洒热血,青山埋忠骨。高士山,又一次以它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我们的烈士。这再次见证了它的睿智,也让若干年后的我,不由自主地低下了一颗谦卑的头颅。

伫立山脚下,默默回望高士山,只见它已氤氲在一团团升腾的山气里。声声钟磬,宛如阵阵清风,从山顶悠悠飘了下来,轻落在我丰盈的心间。我感到这天地从未有如此的博大。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