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溪流
那副身段是原始的、柔美的,那副歌喉是委婉的、天籁的。源于山林或旷野,百折迂回,绕过村庄,依偎田园,一泓溪水向我们逶迤而来,尽显“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

     

暖阳 粤梅 摄  

◆罗志强

那副身段是原始的、柔美的,那副歌喉是委婉的、天籁的。源于山林或旷野,百折迂回,绕过村庄,依偎田园,一泓溪水向我们逶迤而来,尽显“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

富水因溪流而更显仪态万千、丰腴婀娜。

在富水北岸,安仁山脚,两道溪水夹流而出,将钱姓古村定格为“船形”。古村似一突出平台,横截十里长坑,故名“横坑”。前溪“泓溪”、后溪“融江”,让古村独泊其间,大逞“双流砥柱”之势。“门迎泓水仰紫瑶捧出武功朝阳,堂居龙盘见天马引来文气冲霄。”六百八十多年来,这座村落便与泓溪、融江相生相依,洗涤岁月,沉淀文明,成就当今“中国传统村落”、“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的美誉。“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流连于横坑的古祠堂、古民宅、古书斋、古巷道,我真想多听一会儿这远去的时光老人与溪流的对语。关于“凉伞树”、关于古屏风、关于“贞女桥”、关于武举人……

同在富田,富水南岸,紫瑶山下,清清潭溪将两座古老村落串珠成线。后唐时期,潭炉基祖罗让公择一片开阔的芦苇荡肇基。芦苇青青,壮美神奇。荡隐溶洞,洞藏深潭,潭溢清流。潭炉又名“古潭溪”。北宋嘉祐年间,胡氏在潭溪下游富水河畔立基,取名“陂下”。近千年的繁衍,陂下已成人口逾两千、祠堂存36座的煌煌大村,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如今,朝天门内,“潭溪胡氏宗祠”匾额肃然高悬。“天马行空遥瞻紫气东来满,潭龙利见伫看青云足下生。”潭溪,让胡氏子孙永世不忘生命之源。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顺富水而下,至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渼陂,我们同样可以清新地感触到渼水的脉搏。

地名,蕴意着山川的美妙。贯穿青原的富水,自赣南兴国而来,至富田,汇聚多条溪流而成江河,古称富川。河水流经文陂一段曰王江。渼水源于西南邻县泰和万合泸溪。涓涓泸溪一路轻歌,穿行田野、村巷、街道,注入王江。泸溪流经文陂地段曰渼水。渼陂因渼水而得村名。

走进“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每个人都会惊诧村中的28口池塘。池塘呈环抱状分布,口口相通。或石拱桥,或砖构桥,暗沟明渠,清澈渼水让28口池塘终年流畅。看个池岸翠柳,水中荷花,把个渼陂映得别样典雅,游者不绝。28口水塘为渼陂梁氏族人的创意,对应天上的28星宿,祈望梁氏血脉的生生不息。“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横,本地名山钟灵秀;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绕,中流砥柱汇渊源。”透过一副副楹联,我们可以领略到那些古老村落对富水两岸天马、紫瑶、芗城等名山的顶礼膜拜,对泓溪、潭溪、渼水等溪流的深情眷恋。

泓溪、潭溪、渼水等为富水支流,富水、泷江、禾河等为赣江分支。在赣水东岸的青原山,一泓禅溪把溪流诠释得空灵明净,境由心生。莽莽青原既涵养青青草木,也涵养涧涧泉溪飞瀑。临钓台,观碧绿龙潭,似藏千道禅机、万丈白练,凌空飞泻,溅得满目浸润。和着晨钟暮鼓,依绕古水奇石,穿行迎风桥、待月桥,千古禅溪让游人在翠色欲滴的清静世界里照亮良知、本性。

空谷清凉。潺潺溪流不时带走几片落叶。在净居寺旁,我捡拾一片刚刚飘落的红叶,品赏着它的鲜活与静好。红叶茎脉走向分明,纹理交错可鉴。纵然飘零,仍然印记着生命的流淌方向。“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曾经的青原山,一定是因了这溪,才有这迎风的古刹和待月的书院。

禅风拂面,映月洗心。我忽然悟见另一条溪水在我心中流淌。它流淌着横坑的“孝可作忠、敬且寓爱”,潭炉的“积德累仁、读书明道”。它流淌着陂下“御史第”六面墙体的为官做人之道,村落排水系统“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天人合一”。它流淌着渼陂的“对越在天”、“多留余地”、“永言配命”、“唯吾德馨”。它流淌着净居禅寺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阳明书院的“为善去恶”、“知行合一”。自然的溪流滋润人的喉道与肌肤,文化的溪流喂养我的思想和灵魂。

手捧树叶,我似乎有些别出心裁。静静揣摩比照手中掌纹、体内动脉血管毛细血管,将叶之茎脉缩小、放大,放大、缩小。倘若青原是棵大树,富水便是主干,泓溪、潭溪、渼水、禅溪便是枝桠,横坑、潭炉、陂下、渼陂便是千年大树盛长的果实。相比浩瀚长江、黄河,青原之富水,永丰之恩江,凤凰古城之沱江,还有湘东之浏阳河,余姚之姚江,何尝不是蔓布、滋养大地母亲躯体的毛细血管?这,让我想起洙泗、河洛、伊洛、濂溪等中华文化的代名词。《荀子·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这涓涓溪流,汇聚成中华文化的大江大河。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走近溪流。面对溪流,听大自然鸟鸣溪唱的妙曼合奏,听人文深处历代先贤的格论回响,内心别样清澈通透。

静听溪流,我可以静听到富水河的脉跳,可以静听到灵魂的向往。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