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笔到写意:宋徽宗与牧溪
宋徽宗流传于世,并且确定为他本人亲自执笔绘制的“亲笔画”非常少,可能仅有十余件。

     

池塘晚秋图(局部)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高33厘米,长237.8厘米

     

牧溪水墨写生图(局部)

     

赵佶写生珍禽图(局部)  

◆曾孜荣

宋徽宗流传于世,并且确定为他本人亲自执笔绘制的“亲笔画”非常少,可能仅有十余件。当时有很多作品,是宋徽宗指导画院里的画家创作,之后宋徽宗再“利用职务之便”在画面上题字,加盖自己的印章,这种就被称为“御题画”。

与“御题画”相比,他的“亲笔画”多了几分朴拙之意。比如《池塘秋晚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卷首的红蓼与水蜡烛是生长在水岸边的植物,在画中代表作者视角的开端,之后转到水面中央,有莲蓬残荷与白鹭,最后是一对向画面外作势飞去、游去的鸳鸯,暗示画面之外的风景还要继续延伸。这幅作品有写生笔意,被认为是宋徽宗中年时期的作品。

另一幅《写生珍禽图》,同样被认为是宋徽宗为数不多的“亲笔画”真迹,也是他存世花鸟画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写生珍禽图》是水墨纸本手卷,对景写生、笔调质朴,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全卷长近6米,描绘了画眉、喜鹊、戴胜、斑鸠等12种不同种类的珍禽。

这幅画的“身世”十分曲折。它最初从皇宫中流出大概是靖康之乱的时候,之后一直在民间辗转。流传到清朝乾隆皇帝手上时,他格外喜欢,并兴致大发,一口气盖了21方皇帝印玺在上面,还题了12个美词在12种珍禽之旁,诸如“蕣花笑日”、“碧玉双栖”、“疏枝唤雨”等等。当然,这种事情,只有胆大妄为的乾隆干得出来,其他人是断不敢有此行为的。

大概清朝末年的时候,《写生珍禽图》从紫禁城流落到外间,有人说是太监偷盗出来卖了的,也有人说是被溥仪带出宫的,各种说法不一。总之,这幅画辗转流离,被日本著名的“藤井有邻馆”收藏了。

2002年的时候,这幅杰作再次出现在国内,一时引发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的密切关注。在北京嘉德的春季拍卖会上,它被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也就是北京798尤伦斯艺术中心的创办者)以25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走,创造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记录。

看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他画的翎毛昆虫,细致工整到了极致。鸟、雀、花、枝,这些物体虽然很小,却一样画出了世界的复杂性。因为他有种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对花鸟进行了科学、严谨的观察。

为了追求高度写实的画面效果,宋徽宗甚至还尝试过用生漆给鸟的眼睛点睛。经过生漆点缀后的眼睛略微高出纸面,能感觉到它们的眼睛骨碌顾盼流转的样子。

画卷的结尾有宋代宗室后裔、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题跋:“道君聪明天纵,其于绘事尤极神妙。动植之物无不曲尽其性,殆若天地生成,非人力所能及。”这个“天地生成”的评价非常之高。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画不如西方绘画,因为中国画没有写实的传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

宋画的写实水平其实非常高,可以列举出一连串工笔画大师的名字,如崔白、赵昌、李嵩、李迪、林椿、苏汉臣等等,宋徽宗只是其中之一。有学者认为,“宋画”的写实精神与宋代儒家“理学”发达,强调“格物致知”有关。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这种科学严谨的观察与绘画,不仅画面写实、逼真,还充满着勃勃的生机与爱。

看完了鸟儿,再看花。《写生珍禽图》的第一段“杏苑春声”,画了两枝杏树,有盛开的杏花,枝端还有数朵含苞待放。

宋徽宗笃信道教,自号“教主道君皇帝”,以“道”术治国,而杏花则被道教视为“仙花”。道教认为仙人居住的地方必有杏花。“杏花”于是在道家信徒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杏坛”也被用来称呼道家的修炼之处或是道观。

南宋著名的画僧牧溪,也叫法常。以前他在中国内地并不很著名,但对日本绘画影响深远,甚至被誉为“日本画道之大恩人”。

牧溪的画,很多取材自人们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比如《水墨写生图》所绘的:花木、蔬果、禽鸟、鱼虾,笔墨淡泊粗犷,看上去平平常常,几乎全部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寻常事物。

但仔细去品味画卷的墨色,那些随机晕染、神奇变化的笔触,又分明深蕴着禅机。

就像马祖道一禅师说的“平常心是道”。牧溪的美,是清幽且枯淡的。“一角”式的布局,大片留白,这种空寂和清淡,是看惯了富饶繁华的一般中国画家感受不到的。直到400多年后的明末清初,看着国家衰败破灭而避入空门的八大山人,才能深刻地体会到。之后的中国画家如金农、齐白石等人也深受牧溪之启发。

对比北宋的工笔花鸟画,以牧溪为代表的南宋写意花鸟画,明显有两大发展与变化。

一是放弃了对奇花异鸟等珍稀事物的描绘,转而画平常之物。

二是放下了细致写实的工笔技法,转用随机写意的游戏笔墨。

写意对比工笔,平凡对比珍稀,随机涂画对比精雕细琢……这就好比是禅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比“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放下对执着的消解,这也是调皮对严肃的玩笑。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