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慢写作者”还有几人?
近日,一些文化媒体报道了女诗人余秀华出版首部散文集的新闻,报道这样说“‘慢写作者’余秀华:一年出几本书是浪费纸张”,联想起如今是“文学快餐”流行的时代......

近日,一些文化媒体报道了女诗人余秀华出版首部散文集的新闻,报道这样说“‘慢写作者’余秀华:一年出几本书是浪费纸张”,联想起如今是“文学快餐”流行的时代,这“慢写作者”一说,让人颇有感慨。

2014年年底,诗人余秀华因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之后,她相继出版了三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摇摇晃晃的人间》和《我们爱过又忘记》。今年,她的自传体小说《且在人间》发表;6月,她的首部散文集《无端欢喜》出版。

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出一本书?余秀华说自己是“刻意保持慢的速度”。“我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我觉得他们不仅在消耗自己,也在消耗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浪费纸张。我非常喜欢的诗人说过一句话,他说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我为了慢一点做可耻的人,所以把这个书推迟两年才出版。”

“刻意保持慢的速度”,“特别反感一年出几本书”,“消耗社会资源”,“浪费纸张”,乃至“著作等身的人是很可耻的,我要慢一点做可耻的人”……话虽不多,但率真直接、毫不掩饰,反映了余秀华对待写作、出版的态度,表达了她对“一年出几本书的作者”浪费社会资源、浪费纸张的批评。余秀华是由一个女人、一个农民成为诗人的。诗歌界、文坛和社会大众,曾一度给予了余秀华很多的荣耀、赞美。但是,成名后的余秀华,并没有像有的文坛写作者,成“名”之后利用名气来挣“快钱”、进行炒作,把名气等同成了“吸金术”。这就像她所说的“只希望你一直是你自己,不因众声喧哗而变异”,对文学艺术的初心没有改变,仍然坚持着自我对待文学艺术的朴实、真诚的态度。

那么,如今的文坛上,这样的文学“慢写作者”,还有几人?笔者想到了文坛上,以文学的“慢写作”著称的麦家。麦家自2002年以来创作的《解密》《暗算》《风声》等,颇受读者好评,其中,《暗算》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对于麦家这样的文学成绩,读者想必会认为麦家的文学写作,速度快,数量大,是高产作家。但麦家却说自己在创作时“有时每天只写十几个字”,他的《解密》是“花了11年的时间打造”的。

麦家说自己是“慢写作者”。为什么要坚持“慢写作”?麦家说“我确实写得不快,但坚持每天写,其实回头一看也是不慢的……所以,不要怕慢,坚持就是快。我写得慢,是因为我对写作一直有种畏惧心理。我老是担心写得不好。”这是强调文学写作需要每天坚持的精神,写得快会影响作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文学的一种“畏惧心理”、敬畏心理……

很清楚,麦家告诉读者,也应是告诉写作者,惟有“慢写作”,才能保持文学内容的真善美;才能具有耐心、坚守和安静的文化心态;文学的精神品质才不会失传……

回看老一辈文人,汪曾祺“以一颗初心,安静地慢煮生活”,是一种文学的“慢写作”。金庸说过“倪匡(著名小说家)写得很快,快得不得了,我说你这样快的文章写不好。”金庸本人,不仅是天分高,也不仅是写得勤、写得多,最难得,是他那种敬慎的态度。金庸写社评,推敲琢磨,“字字皆辛苦”;写小说,“我的写稿速度其实是很慢的,一字一句都斟酌,所以一千字的稿,往往是改了又改,起码花两个钟头”,故金庸说“做事不求速成,要在缓慢中坚持”。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重视“慢写作”,他写《古炉》用坏了300多支笔花费了四年时间,故而他说“慢节奏的写作,更能体现作家功力”,“写作缓而沉才有力量”……

“慢写作”是文学的优秀品质,是文学传统。当下,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紧张、急迫、匆忙、受挤压的,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生活,愈加趋向“速度化”。很多时候,文学服务于这种“速度化”。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的作家、诗人,应该有放慢脚步的勇气,有望向心灵的愿望,有让灵魂沉思静默的能力……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