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春:身怀绝技的耄耋老人
早春的一天,春寒料峭,笔者一行驱车来到安福县金田乡沿沛村,寻找一位对唢呐及民间锣鼓打击乐器有着深厚造诣的耄耋老人———刘金春。

     

刘金春用自己制作的唢呐演奏刘金春率领团队演奏《十番锣鼓》

       

早春的一天,春寒料峭,笔者一行驱车来到安福县金田乡沿沛村,寻找一位对唢呐及民间锣鼓打击乐器有着深厚造诣的耄耋老人———刘金春。沿沛村相邻于塘头村、广坵村,三个行政村一千多户自古统称为前溪,这里历史悠久,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

刘金春夫妇听闻笔者一行的到来,早已泡好了几杯热茶在门前迎候。冒着热气的茶水端在手上,就能感受到大爷的那番热情,暖暖的、浓浓的。他穿着军棉大衣,神采奕奕,当得知刘金春今年已93岁高龄时,我们惊诧不已。

刘金春在方圆几十里名气比较大,一提到他的乳名“晓春”,大家都熟悉。看到客人来访,刘金春心里十分高兴,从房间里拿出几件他至爱的“宝贝”———唢呐、葫芦丝、小鼓,大刀、棍,一一展示,开始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

刘金春自幼好学。从小家境异常贫寒,为分担父亲沉重的家庭重任,10岁开始由父亲带着学吃“百家饭”———打零工做篾匠。他天生一副虎头虎脑的模样,特别喜爱传统音乐。家乡的“爱继堂”就是村民议事、娱乐的主要场所,传统祭祀的“九皇坛”也设在其中。每当开坛祭祀,他都会挤到人群中观看,听着大人们演奏《十番锣鼓》,非常喜爱,废寝忘食。久而久之,《十番锣鼓》的旋律和演奏技巧他能偷偷地记于心中。

《十番锣鼓》在安福南乡世代流传已久,是民间器乐合奏中的一个最典型的体裁,由12个曲牌构成,共24小节。《十番锣鼓》节奏欢快、优美、喜庆,铿锵有力,主要用于民间灯会、庙会、祭祀等大型民间活动。演奏主要由唢呐、小鼓、大镲、小镲、云锣、小锣6种民间乐器组成。

刘金春15岁便向父亲要钱到邻村买了一根唢呐,在家里有模有样地学着吹,小小的举动深受大人们的喜爱。19岁开始正式承师学习《十番锣鼓》,开始学小鼓,后改学唢呐。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已成为刘金春吃苦和善记的座右铭。他从小没上过学,不懂简谱,更不懂五线谱,为熟记《十番锣鼓》演奏技巧,每天睡觉、劳动、闲余的时候心中都会默念旋律。闲暇之余还会双手摆在自己的腿上练习指法或坐在桌子旁用手指敲打练习鼓点,以达到手指灵活。

刘金春讲起往事,说有一次为了到安福塘边村学习唢呐演奏的《老翻少》曲牌,步行回家途中一路默念旋律,走到金田乡附近,几个音符竟遗忘了,又立即折返10里远的路去请教。民间的丧葬嫁娶等仪式中的唢呐锣鼓牌子,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他都如数家珍。现场为我们解说了一番唢呐《黄鹤结拜》《小开门》《贺字调》等20多个曲牌所用的场合、所表达的感情和文化内涵。

刘金春不仅喜爱传统锣鼓演奏,更喜爱民间小调,现场为我们唱起了花鼓调《逢春》和《古文》,一字不漏。听着平平仄仄的曲调,感受《逢春》和《古文》所表现的10个月和12个月的农村劳动和生活情感,无不折射了先民的勤劳和朴实。让人想起我国著名作曲家田青对民间小调的定义:“民间歌曲承载的是一方水土一方情,情感一步一步往前推,一般是以一年中12个月为体,世代流传下来的,找不到作者。民歌就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发展创作的。”有人说刘金春天生记性好、悟性好。与其说他有着学习传统文化的天赋,不如说是彰显了刘金春刻苦耐劳的精神。

“爱钻、求精、从严”是刘金春对民间文化追求的突出特点。几十年来,方圆几十里,各类民俗活动中都会出现他的身影。在对外交流中他虚心请教,学习他人长处。更神奇的是,刘金春所用的唢呐哨子、唢呐、鼓杖等都是他亲手制作的。从挑选材质、加工、校音,都是他亲自动手。他告诉笔者,传统唢呐的哨子是用水竹制作而成,水竹的取材一定要在芒种节才可以。为了取到这种材质,他不惜跋山涉水几十里路,即便这样,每根水竹也只能制作一至两个哨子。制作当中,严格到音不准立废。一支尚好的唢呐在制作过程中,哪怕再精美,如果发音不准确,立即作为废品处理,从头开始。目前为止,上门求购的人络绎不绝,供不应求。

刘大爷是前溪《十番锣鼓》的传承人之一。22岁开始对外教学《十番锣鼓》,至今他一直沿用最原始的记谱方法来传授他人。

《十番锣鼓》最原始的记谱方法主要由“上、直、公、肆、伍、陆”六个音阶组成。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弟子因为认为他性格偏激、易怒,喜欢“破纹”(指出弟子学习过程中出错的地方)而中途罢学。孰不知他对《十番锣鼓》教学的严谨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之心难得。刘金春对儿子的教学亦是如此,怒目圆瞪,出口训人。

如今,他的弟子遍布安福其他乡镇。《十番锣鼓》中的各种乐器在他手里都可演奏到极致。刘金春现场拿起小鼓为我们演奏了《十番锣鼓》中的小鼓,鼓点所表现的旋律优美婉转,分明感受到小鼓在他手里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刘金春自幼还习武健身。

采访之余,刘大爷极力要为我们展示一套民间武术———耍大刀,盛情难却,考虑他身体因素,为我们表演了一套民间拳术。

采访结束时,刘大爷和弟子们为笔者一行现场演奏了《十番锣鼓》《小开门》《贺字调》《下杠调》等曲牌,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民间艺术所焕发的无穷魅力和美感。

也许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刘金春这样的传承人,民间传统文化流传至今依然光泽璀璨。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