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大山深处的“红玫瑰” ——记安福百岁林业追梦人马银英
她是一名农家女子,1968年开始几十年如一日投身造林绿化事业,一套套的劳动服是她最爱的装束,一股股开垦的尘土成了她脸上的“粉底”;她终日爬山涉水,披荆斩棘......

张祖华

她是一名农家女子,1968年开始几十年如一日投身造林绿化事业,一套套的劳动服是她最爱的装束,一股股开垦的尘土成了她脸上的“粉底”;她终日爬山涉水,披荆斩棘,从不叫苦叫累,坚强、拼搏、自信又不失温柔美丽。她就是安福县北华山林场百岁老人马银英。

1968年,为了发展林业,马银英一家来到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刚来时,住的是自己搭建的茅棚,用山上砍来的小山竹做隔围墙,将芦茅和丝茅割来盖房顶。这样就成为一个“地窝子”的家。在“地窝子”外面用石头搭个炉灶生火做饭,忙碌着一家人的生计。马银英生有五个小孩,丈夫长年患有慢性心脏病,一家吃喝拉撒全部落在她的身上。但是,为了祖国的绿化事业,马银英至今无怨无悔。多次评为场里的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

建场初期,到处都是一条条坑洼弯曲的泥巴路,大家都是一群与世无争的务林人。当年林区不通车,也不通电,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林场的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各个工队都还是用蜡烛、煤油灯照明过日子。在那个年代,林业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单调,但也十分丰硕,有强烈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由于马银英工作能吃苦,不管是整地,还是栽树、挑苗子,她都是第一名。黑板报上每期都少不了她的名字,一时间成了单位的红人。大家给她起了一个绰号叫“红玫瑰”。现在她还为当年成为单位的“红玫瑰”而感到骄傲呢。

造林绿化工作非常艰苦,为了快造林、多消灭荒山,她每天晚上要把砍刀和锄头磨快,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早上天不亮就吃完了早饭,接着就盛好中午的饭菜,装好茶水,带好清凉油和蛇药片,备齐上山的物品。只等队长口哨一吹,就马上列队出发。最远的造林抚育山场有二十多里路,要走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马银英和男职工一样,不但要完成任务快,还要保证造林整地质量。植树造林,是林业工人的天责,更多的是舍小家,顾大家,一天不上山心里就急的慌、一天不栽树四肢就发麻。感冒了不吃药、不打针。晚上下班回家就弄点姜葱泡水喝,白天拼命劳动出大汗,不出两天感冒就自然好了。凭着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马银英和她的同事们用一双双千锤百炼的手把一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衣。

如今,走进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只见高大的杉树挺拔耸立,郁郁葱葱的楠木青翠欲滴,林内弥漫着树木的芬芳。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