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井冈上筑梦乡土文学花开 ——从东固三位乡土作家看我市乡土文学的发展
11月12日,由吉安市作家协会主办,青原区文联及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政府承办的“东固乡土作家三骑士读书会”在东固乡政府举行。市文化界学者、知名作家、媒体及文艺......

读书会现场。记者潘虹莉摄

 

东固人家。记者李夏署摄

         
东固民居,安庆里。记者李夏署摄

  

东固敖上村百岁古石塘拱桥。记者李夏署摄

□本报记者潘虹莉

11月12日,由吉安市作家协会主办,青原区文联及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政府承办的“东固乡土作家三骑士读书会”在东固乡政府举行。市文化界学者、知名作家、媒体及文艺爱好者共三十余人欢聚一堂。

读书会上,享有东固乡土作家“三骑士”之称的分别是李周源、张水良、钟庄炎,他们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历程和心得。市文化界专家、学者对“三骑士”的作品作了详细点评,为东井冈能出三位对乡土、对文学痴心的作家点赞。

“三骑士”创作背后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专家、学者如何评价?未来,我市乡土文学该何去何从?本期,记者为您娓娓道来。

李周源:

兴国汉子随迁东固文咏红土地

1957年于兴国县江背镇水沟村出生的李周源,1968年12岁随父母迁居来到东固。父亲是原江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的,父亲的文学素养对李周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那个年代,没有书读,没有书看,李周源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就听父亲讲故事,第二日便凭着记忆将听过的故事记录下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写作的习惯。

当年,全靠劳动赚工分。他的妻子看着他不停地写,很是反感。据李周源回忆,有一次周日,妻子参加队里劳动回来见他在家写东西,未问青红皂白,抓住稿纸就撕个粉碎,让他哭笑不得。

1980年至今,他当过代课老师、当过乡文化站站长、在省里当过记者,近年来又回到东固开了农场。大半辈子兜兜转转,他从未放弃过写作,而他的坚持和执着也感动了妻子。从山歌、快板到地方志,从新闻采编到各种民俗故事频见报端。尤其是他励志挖掘东固知青文化,采写知青青春岁月,遂成知青传记文学《东固,你还好吗———知青回忆录》广受赞誉。

从第一次踏上东固这片红土地,李周源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它的山山水水、畲乡风情、人文历史,都是他近40年的创作源泉。今年对李周源而言,更是个丰收年。由他主编的《东固垦殖场志》已付印出版,由他编写的“敖上村史”已经布展。他写的《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即将结集出版,青原区委宣传部编印的《东固革命故事》中他有8篇文章9个故事入选。江西省楹联学会、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举办纪念“八一南昌起义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全国征集书法联展,他书撰的作品“子弟兵前赴后继金戈铁马军威壮,根据地北伸南联失去复得面貌新”获2017“八一杯”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美术诗词楹联大展、书法一等奖。

“现在我也是60岁的人了,有想过放弃写作,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春风化雨,又把我振奋了。我还有初心,还有使命要完成!要把‘敢于创新、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永远跟党走’的东固精神继续推介宣传出去。”李周源说。

张水良:

历牢狱之灾仍笔耕不辍著万字长篇

1953年出生的张水良,祖籍广东。因为祖辈家境贫困,遂迁移至青原区东固。5岁那年,正好赶上了自然灾害,于是全家人逃难回广州。不曾想,辛苦赶到了广州老家,当地也闹饥荒,无奈的一家人,又回到东固继续艰难地生活。17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寒,他无奈辍学,当了铁路工人,却总觉得没有找到生活的方向,于是决定参军入伍。

起初两年,他被分配在湖北的部队里,后转到北京。在部队,由于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和天赋,他被调入报道组,还被派到马列学院进修。期间,他写的不少新闻报道还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纸上发表。扎实的写作功底受到团长、政委的重视和表扬,鼓励他留在部队,好好深造。然而,由于当时的一些原因,他的提干申请迟迟没有得到批准,灰心丧气的他,知道没有提升的机会,便递上了退伍申请书,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退伍后,他在东固派出所借用一年,又在东固供销社、平民银行呆了一段时间,这些单位都没有正式录用,因此,没有归属感的他,索性回家种田。

有一天,他受三个朋友之邀去玩,没曾想到朋友们竟然是蓄谋抢劫。当他意识到这场骗局时,却为时已晚。随后,他开始了长达11年的牢狱之苦。

在监狱里,由于监狱队长知悉其擅长写作,经常安排他出黑板报,写监狱报道,整理材料。此外,他还为监狱写了不少新闻报道,期间有两篇反响热烈,并还荣获了奖项。获奖的激励,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学梦。由于良好表现,他获得了减刑。6年后,他重获自由。

1997年,出狱后,他一边踏实养家,一边小心呵护着内心的“文人情怀”。他将自己在监狱时花了三个多月写好的长篇初稿重新打磨、修改,将作品命名为《心的呼唤》,并于2016年出版,首发于执手天涯原创文学网。

而今,张水良也成了执手天涯原创文学网的专区总版、长篇主管,虽然年过六旬,却依然有股热劲,在文字这块田地,辛勤耕耘。

“记忆的乡土是真乡土,是快乐和幸福的。在乡里的我们,有土地的滋养,自带大地的灵气,更要敢于做梦。”如今的张水良,带着他那愈加浓郁的“乡土情结”,继续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从事乡土文学创作。

钟庄炎:

自创“写作疗法”与“肝癌晚期”抗争

1949年出生,土生土长的东井冈人钟庄炎,年轻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作品多在各级刊物发表,正当他准备在文学创作上大干一场时,不幸中年丧偶。既当爹又当妈,全身心把儿女养大。期间,辍笔十余年。

2008年春,正当他再次想拿起笔来时,突感身体不适。去大医院检查,确诊出癌症晚期。医生建议家人带他回去静养,并宣判他最多能活两三个月。家人没有放弃,又带他到赣州肿瘤医院寻医,当地的医生也称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他忍着疼痛做了四次化疗,回到家中,惊恐地发现家人已帮其预备好了棺材和墓石。他在万念俱灰和噩梦缠身的焦虑、绝望和恐惧中度过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钟庄炎惊奇地发现自己居然还活着。一年过去了,依旧还活着。虽然没有力气干活,但对文学情有独钟的他想着可以用写作来度过余生。

2010年,他写的题为《大山的记忆》被《井冈山报》采用,作品见报后广受赞誉。这让他喜出望外,精神大振,写作的劲头更足了。也是在写作中,他渐渐忘记了“癌魔”,逐渐消除了过去的种种不良情绪,夜里也不再做噩梦了。他笑称这是自创的“写作疗法”。

病情好转后,他女儿送给他一台照相机。于是,他又开始走村串户,寻觅和挖掘东固红、古、绿等方面的文物、自然景观和红色故事、民俗风情。畲寨燕山垅有他的身影,六渡坳、白云山、曾炳春和欧阳豪等将军故里有他的足迹。为了留住红军标语,他深入各个村子进行拍摄、采访,搜集成山歌和红歌制成影碟让乡亲们观看。2013年,在“发现美丽江西微记录作品大赛”中,他制作的纪录片《走进红色畲乡———东固》获得了全省十大网络人气奖。

“虽然我的作品没有集结成书,但在乡土文学创作上,我依旧会继续‘痴迷’。继续再接再厉,为家乡尽绵薄之力。”虽年迈体弱,但钟庄炎对待乡土文学创作的初心却从未更改。

文化学者纷纷诉心声

“东固这个地方了不起,出了三个孜孜不倦的乡土文学家。”吉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冯为民表示,东固是三次“反围剿”主战场,有非常多的红色故事。同时,作为农村,又有很多乡土文学普遍存在的选题,例如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家庭的“裂变”、爱与孝的问题、环境的救赎、精神的重塑、知青体裁等等。希望“三骑士”能够把这种创作精神传承好,让东固乡土文学创作后继有人。

吉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刚毅对“三骑士”给予肯定:“他们都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者,是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东固体裁丰富,大家要珍惜才华、锻炼身体,创作出更好的体裁和作品。”

“他们都是源于对东固的爱,默默在乡村坚守,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孜孜以求。不必讨好谁,专心专意做自己爱的,把所知所感写出来。”庐陵文化专家学者李梦星则希望乡土文学作家们能扎根乡土,与时俱进,心无旁骛,选准方向,把想写的、能写的,写好写活、写深写透。

乡土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除了东固“三骑士”,我市从事乡土文学创作的还有泰和的短篇小说创作者吴明华、永新的金伟明,泰和的编剧罗曰铣,关注农村变迁的吉水县周小鹏,著有农村三部曲的万安县李桂平,关注留守儿童的井冈山的火光,以诗歌为体裁的吉安县的雨城,中心城区关注乡村民俗的张昱煜、李柳生,等等。

通过对我市乡土文学的现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我市乡土文学在体裁上以诗歌、散文、短篇体裁居多,主要以短、平、快为主,很少有写长篇体裁的。在写作内容上,有关乡愁记忆、乡村风光、乡间民俗的多,涉及乡村变迁、农民精神面貌变化、三农等深层次问题的少。乡土文学创作者们多如散兵游勇、各自为战,多是各自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没有形成创作群体。

“未来,我市乡土文学创作应发挥聚光效应、注重当下农村的时代变迁与渊源流长的庐陵文化相结合,还要注重创作气候的形成。”对于我市乡土文学的发展方向,市文联副主席曾绯龙有自己的思考。

曾绯龙认为,乡土文学创作应关注农村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反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故事,反映深层次多角度的三农问题,将笔触多向留守问题延伸,用文字留住乡绅、民俗和老建筑;在书写农村生活时将之与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和渊源流长的庐陵文化相结合,形成各地的本土特色。同时,各地要注重形成乡土文学艺术创作群落,积极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步伐,取长补短;积极开展各种读书会、采风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创作者间的交流,以利于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涌现出有特色、鲜活的作品。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