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窝迎来新生活———永丰济民村根竹坑易地移民搬迁见闻
金秋十月刚过,迎来诗情画意的十一月。11月5日,在永丰县石马镇济民村根竹坑易地移民安置点,村干部正在帮忙给村民李富唐的新房张贴对联,“共产党关照百姓恩重......

张功荣、曹美连

金秋十月刚过,迎来诗情画意的十一月。11月5日,在永丰县石马镇济民村根竹坑易地移民安置点,村干部正在帮忙给村民李富唐的新房张贴对联,“共产党关照百姓恩重如山,新农村欣欣向荣兴旺发达。横批:万载兴隆。”这副对联道出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牵挂,道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喜悦。大家有说有笑,一派热闹的景象。

“这副对联是我叔叔写的,真的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村民李富唐满脸喜悦。“以前住深山坑里的土坯房,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喝,出来赶集也很远,非常不方便。”想到现在的生活李富唐心里乐开了花。

据了解,济民村根竹坑移民点是由村干部统一征收的一块山坡旱田。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计划安置20户1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33人,同步搬迁15户68人。从2016年1月开始动工,投资近220万元,用于搬迁户个人补助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请设计院专业人士精心设计,每户都是统一两房一厅一厨一卫,套内面积90平方米。现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了,已经有6户20人搬进来了,还有14户正在装修。”根竹坑自然村李书记说道。目前水、电、路已全部到户,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

卢冬英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56岁,没有什么劳动力,便在家里带孙子,所有开销都是靠儿子儿媳在外务工。一家6口人,原来住的土坯房根本住不了这么多人,而且房子属于危房。卢冬英在30多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一个人独自带大两个儿子。“真的感谢政府帮忙,不然生活实在没办法过下去,真的想也不敢想,能住上新房。住在这里很舒服,很安心。”卢冬英说。

43岁的李有生是根竹坑自然村人,家有6口人,只有他和妻子两个劳动力。以前住的土坯房年代久远,墙体都开裂了,碰上下雨天气,里面还会漏雨。今年10月刚搬进新房。3个小孩都还在读书,还有年老的母亲需要赡养,其中有一个儿子患有心脏病,老婆也常年身体不好,高额的医药费用把一家拖向贫困。2016年,他家被列为精准贫困户,三个小孩读书都有贫困生补助。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否脱贫致富才是关键。为解决部分长期生活在深山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问题,石马镇按照“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的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消除隐患、脱贫致富、修复生态为目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设立根竹坑移民集中安置点。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强迫,不大包大揽,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驱动充分调动移民搬迁户的积极性,从而保证移民户能“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此外,村干部为了帮助李有生精准脱贫,提供5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让他发展养牛,去年养了3头牛,今年卖了两头牛犊获益5000元。勤奋的夫妻俩平时还会到工地上务工,一个月下来也有几千元收入。“我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李有生自信满满地说。

为了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石马镇对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产业发展也做出了合理布局。“依托地理优势,我们将发展养牛、高产油茶、乡村旅游等产业,以增加移民搬迁户的收入。”该镇干部卢永芬说。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