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产业富民的带头人———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党员帮扶脱贫工作纪实
深秋时节,走进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处处勃勃生机,一条条通村公路上车辆往来穿梭;一座座农家民宅拔地而起;一片片经济作物在风中摇曳;山间地头,村民忙碌不停;......

□本报记者李劲松

深秋时节,走进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处处勃勃生机,一条条通村公路上车辆往来穿梭;一座座农家民宅拔地而起;一片片经济作物在风中摇曳;山间地头,村民忙碌不停;各村委会,项目施工场地热火朝天……这一个个场景诠释着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青原区东固畲族乡以“担当实干、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在“精”字上寻良方,在“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破难题,在“细”字上下功夫,举全乡之力,集各方之智,施脱贫之策,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自觉的行动,促进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双向融入,良性互动,齐推共进。截至目前,全乡374户贫困户1210人,通过帮扶已脱贫209户716人,经济增收最多的村委人均增收达到3400多元,该乡多个支部和多位支部书记、党员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全面”,重点在扶贫脱贫。东固畲族乡地处山区,贫困人口率在青原区排名靠前。面对困难与压力,东固畲族乡将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到各个党组织,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乡长为第一副组长,其他党委委员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目标倒逼制度,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脱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使基层党员干部成为扶贫攻坚的“宣传员”“领航员”“指导员”,让每一名村委干部成为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全力助推精准脱贫攻坚。

“如何争资引项,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让贫困户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这是近些年,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各基层党员干部每次碰头聊得最多的话题之一。

“你们村有‘毛泽东旧居’‘红军无线电培训班旧址’‘防空洞’等红色景点,可打旅游牌。”一句话,提醒了被村民戏称为“负支书”的敖上村委会支部书记黄新海。结合该村集“红色、知青、客家、绿色”文化于一身的实际,黄新海与村民们商量后,立即向上级组织报告,得到大力支持。说干就干,黄新海放下家中所有事物,投入家乡建设事业中去,带领支部党员干部出省取经,回来后带头做思想工作,带头征地,为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坚实的基础。该乡划拨资金,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房屋立面改造6000平方米,将原来4.5米宽的进村公路拓宽至8.5米,修建休闲广场500平方米、游步道500米,平整停车位40个,打造了一个面积达12亩的农耕文化园。同时,以“党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党员致富能手的作用,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投资45万元带领26户80人(其中贫困户13户30人)发展食用菌30亩,贫困户人均增收4500元。利用东固电商平台举办了“东固土特产展销会”,着重推出了东固黄元米果、红薯干、豆腐乳、茶油、笋干、白莲等土特产,并优先将贫困户制作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使该村贫困户所做的红薯干、黄元米果等土特产销售一空。今年,该村再发展了食用菌50亩,种植白莲100亩,种植红薯300亩,进一步推进乡村体验游,不断拓宽贫困户致富渠道。“家里的事他什么都不管,别人增收,我家却每年减少几万元收入。”黄新海家人曾这样报怨,他因此得到“负支书”的雅号。

精准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产业发展了,贫困群众有了增收项目,才能真正“拔穷根”。

东固畲族乡黄沙村委会有12个村小组,人口1509人,山地多良田少,有贫困户27户,贫困人口占近十分之一。如何让村民早日脱贫,一直是该村党员干部的一块心病。2016年,该村在青原区老建办的牵头下,引进中草药太子参种植项目,并与福建商人签订保护价购销协议,政府下拨每户贫困户出资5000元启动资金。但对该项目,由于历史原因,众多村民心有疑虑。面对这一情况,村支部书记张文忠带领村中4位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员干部各自说服家人,自掏经费前往贵州一太子参种植基地参观考察,并率先在山地荒坡上种植20多亩,当年以180元一公斤价格进行销售。此举完全打消了村民的疑虑,贫困户们纷纷以政府的5000元启动资金入股太子参合作社,全村种植面积达100多亩,创收10多万元。同时,在支部的带领下,该村还成立了毛竹、红薯等合作社,人均创收500多元。截至目前,全村27户贫困户有12户成功脱贫,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党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先进支部。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保垒,黄新海、张文忠只是众多优秀党员攻坚脱贫的一个缩影。如今,在鲜红党旗的指引下,东固畲族乡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盯准目标不放松,务实工作当先锋,正全身投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用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心系群众乐奉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铿锵劲歌。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