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记
我的父亲,除了看书、抽烟、喝酒,几乎没有其他嗜好。我的偶尔爱看书,颇受了他的影响。

书香女人>>

读书散记

■ 刘荷香

刘荷香

刘荷香,女,70后,安福县某中学语文教师,发表文字若干。

我的父亲,除了看书、抽烟、喝酒,几乎没有其他嗜好。我的偶尔爱看书,颇受了他的影响。

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的书,都被父亲藏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家里老式的床顶上,堆满了书。我经常爬上去,趴在床顶与楼板狭窄逼仄的空间,津津有味地翻看,似乎总是忘了时间。每次看完下来,手上、脸上、身上满是灰尘,依然乐此不疲。最近在上课时讲到“精卫填海”的故事,殊不知,我与它的相识,最早便是从这床顶开始。

儿时的书,对我来说好像总是伴随着甜蜜的回忆。因为父亲每次上街,一定给我和妹妹买书,特别是我喜欢的“图书”(小人书),顺便也买糖。《基督山伯爵恩仇记》曾大大激起了我的好奇,因为没有买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直到近些年才填补了遗憾。到后来,床头小抽屉已装不下了,书架上也满满地堆了一大摞。在同龄玩伴的眼中,我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图书“收藏家”了。

现在,我也喜欢买书,家里的几个书架,都已经放满了,日益增多的书,只好堆在客厅里。时常以网络上一句笑话自嘲:我把你们放男朋友的地方用来放书了。遇上自己中意的书,往往也不去寻什么理由,便一厢情愿送了人。甚至隔三差五地还要进行“送后跟踪”,逼着追问人家读后感受,这样别人也有了心理压力。

这一点,我不如朋友L。她在北京时,就常寄一些自称“斫肉搭杂”来的书给我,既是“搭杂”来的,我便每每心安理得地领了情。后来在她家看到一套张洁的《无字》,她让我赶紧把书拿走,说放在家里怕受了影响,和书中女主人公吴为一样发疯自杀。我自是满载而归,更堂而皇之地觉得自己帮了她一个大忙。将送书置于不动声色,甚至不惜自贬,这实在比我高明。

记得她送我的书里,有一本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可惜我却从来没有读懂过。

年少时,只是喜欢,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只有当真正体会,生命中太多事,轻如鸿毛,却难以承受时,才发现,读书于我,并非可有可无。

只有当真正感受,很多爱好,在人生的苦难面前,束手就擒、毫无抵抗力,才发现,读书于我,关乎安心立命。

美国作家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已被拍成了电影,是我最喜爱的书籍之一,也推荐了很多朋友看。我喜欢它,因为它的主题是关于生命的“自由与希望”。其中有一段讲主人公安迪在监狱中多年坚持每周写一封甚至两封信给州长,终于争取到了图书馆的修缮资金,扩充了图书馆,帮助狱友学习。在安迪看来,读书关乎自由,书中自有希望。

是的,读书关乎自由和希望。虽然疾病衰老逐渐侵蚀我们的健康,风云变幻我们无能为力,凡尘俗事有时使我们身不由己,但读书能释放被禁锢的心灵、拓展思想的天地。这样的自由,没有人能够夺去。庆幸在那些艰难的时刻,自己从未与书为敌。相反,一直和它们在静默中相互慰藉。把书香留在心底,经年逾岁,历久弥新。而这样的静默,有时却轰响如雷。

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位中学时的老师,打电话来叫我去她的办公室坐坐,看看书。不久前刚经历过生死之隙的她,那么淡然而真诚地问我,你觉得我该系统地看些什么方面的书呢?还有一位我的学生,学的是哲学,在警告我“哲学,让女人走开”的同时,又建议我一定要溯源而上,去读读柏拉图的《理想国》。

而我,从来随性,只是想去靠近那些智慧的灵魂,感受他们睿智的思想、鲜活的生命力。在兴之所至的潮来潮往中,随波逐流、随遇而安。

于是,今日挑灯夜读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体会到久违的阅读激情;

明日废寝忘食细品《人心与人生》,“对话”梁漱溟,那是一位让我读出眼泪来的思想家;

他日感受药山惟严见朗月穿云,不禁月下嘿然、声传数里的故事。禅悟之喜悦穿越时空,竟也获得“万象之中独露身”的超拔之感。

然后,在书的浸润中,感觉自己外壳不断剥落,慢慢见得一个真实粗糙的我。

朴钝无华,野蛮生长。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