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是座思念的山
来源: 2017-10-23 16:00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参观井冈山期间,在茨坪的湘赣边界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在八角楼、在朱毛挑粮小道、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北山烈士陵园,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秩......

 

0-8-small

图为游客在井冈山开展红色拓展。刘丽蓉摄

□郭晋

巍巍井冈,屹立赣南,自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绵延五百余里,气势磅礴、巍峨蜿蜒。

井冈山是一座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更是一座思念的山,是人民群众感念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成就,怀念心系人民、胸怀国家的党的领袖。

看井冈,弥漫的是一种醉人的安详,承载并传承着的是无数英烈们的故事与永久不灭的信仰。每次到井冈山朝拜,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心底一直有一种压抑不住情感在流动,一种饱含敬仰、无比坚定的信念表达喷薄而出。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记录着英雄们当年改天换地的凌云胸怀。

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会剿”。毛主席在这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中深情地写道:“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参观井冈山期间,在茨坪的湘赣边界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在八角楼、在朱毛挑粮小道、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北山烈士陵园,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秩序井然。

参观者或为革命战士信念坚定赞叹不已,或为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精神感慨万千,或为革命领导者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讴歌赞美,在看到红军将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的模拟场景时,大家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此情此景,分明是共和国的后人在追念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及其战友的丰功伟绩。

我们把井冈山比作一座思念的山,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怀念井冈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广为传颂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筚路蓝缕播下革命的火种,是无数先烈以燎原之势照耀了中国的万里山河,是因为她不仅是革命的摇篮更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

当战争的硝烟散去,历史的天空澄碧如洗,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井冈山人民作出的重要的牺牲和贡献。那年的井冈山,曾经烽火连天,曾经浴血奋战,曾经军民一家。那些无比坚强的革命战士,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也为后来人缔造了一个伟大的中国。

有位老党员在井冈山参观时曾说,这条长长的思念长河,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晴雨表。是啊,这来自全中国乃至世界的人们,自发自愿地加入到去井冈山参观的队伍,他们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在思念,思念这位给社会千千万万人带来公平、带来尊严、带来幸福的人,以及他缔造和领导的伟大的党。

从井冈山出发,到瑞金、到延安、到西柏坡、到北京,都有这样的思念的长河。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此刻,这里早已没有了曾经隆隆的战鼓漫天,也消逝了昔日的滚滚硝烟。在这片曾经战火遍布的土地上,如今早已层林青翠,飞瀑流响。

一次井冈行,终生井冈情。今天,我们去井冈山重温出发时的初心,去沐浴信仰的光芒,去感受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明天,我们将肩负责任,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为这座人民思念的山永远巍峨,为这条人民思念的河永不干涸,努力工作。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