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丽人世说感恩
八月底,北京,第24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悄吟文丛"备受瞩目,该文丛是十位国内一线散文女作家联手打造的一场文学盛宴。......

原标题:对美丽人世说感恩——安然《浮世的恩典》访谈录

     

八月底,北京,第24届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悄吟文丛"备受瞩目,该文丛是十位国内一线散文女作家联手打造的一场文学盛宴。本报首席编辑、《庐陵悦读》主编安然新著《浮世的恩典》荣列阵中。 《浮世的恩典》是安然近十年的散文精选。一卷开读,有天地大美,有生命大义;有禅意淡淡,有静思悠悠。著名文学评论家古耜称,"她的散文善于将独特的思辨融入美妙的场景,由此生成一个灵动、丰腴、安宁、隽永的艺术世界"。 《浮世的恩典》上市四十天即告脱销,连续几周位于出版社出货排行前列,其责任编辑胡明称赞,"真真是真诚的作品才有读者"。而丛书主编古耜则感慨,"看来文学的某些观念真需要调整了"。 关于《浮世的恩典》,安然本人又有什么话要说?以下是访谈实录。  记者:刘丽玲嘉宾:安然

记者:你为谁写作?

安然:为谁写作,这大概是每个写作者都会自问或被问的话题。

我在这里用“写作者”而不是“作家”,是仅针对自己而言。自小,我就认为“作家”这个字眼太神圣太高级,以我目前的写作,离“作家”的阶梯还太远。事实上,我也一直很不安于“被作家”。

在为谁写作这个问题上,我倾向于认同两个人的观点。

一是法国大文豪蒙田所说,“我绝不是一个作家。我所做的事只是写出我自己的生活。这是我唯一的使命和神的召唤。”一个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在回答怎么写出打动人心作品的秘诀时,他答,“那就是没有读者。我只为一个读者写作,就是我自己。我只写我真正相信的,不得不写的事。”

我的散文写作,就是解决好、归置好自己跟自己,自己跟他人,自己跟生老病死,乃至于自己跟天地宇宙的关系。曾几何时,我在这些关系里是纠结的,对抗的,矛盾的,但是散文写作,就有了平滑、和谐、圆融解决这些冲突的可能性。

当写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我发现,用以解决自身这种种冲突的文字,渐渐地走入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内心,唤起了越来越多的共鸣。于是意识到,面对躁郁不宁的现实诱惑,面对借助科学和网路无限拓展的时空,个体的卑微感和无助感愈发凸显,迷失彷徨和焦虑困惑大抵成为一种时代病,多数人都有渴望安宁向往美好的精神需求,区别只在于,有些人自知有些人不自知。

由此,我的写作有了想象的读者。

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无论怎样的题材,其作品会有一条气脉贯穿始终,其全部的文字会全神贯注呈现一个独有的精神生态。一直以来,我执著于记录内心追求光明向往美好的过程。这也部分被误读为“小我”———关于这一点我有话要说。

我并不否认,即便我书写他人,出发点也是为了自己。

比如,在早期,我写下不少底层人民,如擦鞋女人,修伞匠,守门老头,小公务员,小职员,甚至于是我家先祖们亲人们的卑微无助,我也写下过一群花样女孩的生命之殇……我痛其所痛,痛到血里肉里,以至于无计消解,非得藉文字以镇痛疗伤。我写他们,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丝毫的抚慰和帮助———他们甚至一个字都看不到。这种书写,受益的只能是自己———意在释放自己的疼痛,给自己投进一束生命之光。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认为,所有的写作都是从“小我”出发的。这可能也是一部分作家声称“只为自己写作”的原因所在。

然而,在所有向美逐光的书写中,我皆期许自己的文字是可以生出光明的,希望它们可以去照亮我的同类,哪怕照亮的只有三五个人,一小群人,这也便是文字的小小功德。

近年,我的文字逐渐拨亮人生的灰底,更多地落笔于人间大美和生命大义,这取决于自身精神生态的构建———我爱上了这唯一一趟的人间之旅,爱上了天地间所有的事物。同样地,我希望这样一份爱,可以唤醒人群中更多的爱。

到了这一步,为谁写作的问题有了新的答案,那就是,为爱和理想写作。

记者:据说此书的出版几经曲折,书名也作了改动,可方便介绍一下详情?

安然:约在五年前,一个朋友建议我把散文结集寻找出版。接下来就历经了漫漫出版路。先是国内一家著名高校的出版社,然后是省内一家出版社,到现在的中国言实出版社。应该说,前两家都认真谈下了出版意向,可惜临门一脚流产。也因此,最后面世的集子书名和篇目都有更改。书名从《亲爱的花朵》更改为《浮世的恩典》,篇目则增补了大量自然文学题材的内容。毕竟,五年不是一个短时间,心境和写作重点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最后会以这个样子成书。记者:《浮世的恩典》,书名深意何在?

安然:我相信,一个人经历一些事,一些人,经历一些悲喜,甚至是经历一些身体的病痛折磨之后,会更加珍惜人间情意,更深沉而热切地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世界的美丽。

真善美,永远是人类安放心灵的终极所求。

人生短暂,一路行至中年,无论前路走过怎样的风景,有过怎样的得失,甚至于是承受了刻骨铭心的悲欢离别,都应该从心态上归零重新出发,回归婴儿态,去重新打量这个人世的一切。正如我在后记中所言,“这个世界,有山河大地,有日月星辰,有鲜花树木,有飞鸟游鱼,有珍禽异兽,有阳光雨露……我确信,自己没有能力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世界,所以,和这个世界相亲相爱,才是对自身生命的端然负责。”

说了这许多,《浮世的恩典》意义在于,这是一个写作者作为天地间的一员,怀抱对万物的拳拳深情,记录自身受惠于大自然之恩,受恩于人间之爱的生命历程,并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于人世的无尽感恩。

记者:在8月25日北京图博会的读者见面会上,你的主题演讲《我期待步步生莲花的散文写作》获得好评喝彩,请谈谈你的散文观,如何理解“步步生莲花”?

安然:一,写作姿态要真诚,真诚,还是真诚。

二,文字质感要具备温润的血肉体温,要闪烁洁净的灵魂之光。

三,文体形式上有莲花的端庄和简洁,内容意象上有菊瓣的庄重和繁复。

这就是我的散文观。

所谓“步步生莲花”,“莲花”在这里是一种代指。意有三层:一是指藉借散文写作,排除身心之毒,完成灵魂的自洁工作;二是指虔诚而纯粹的散文写作,会引领写作者一步一步走向更开阔美丽的生命境界;其三,则是希望文字莲花般的清香,能慰藉多一些再多一些相似的心灵……

记者:无论在书中还是在演讲中,我注意到,有相当篇幅是你故乡羊狮慕大峡谷。从前“生老病死”是你的写作标签,《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哲学课》等作品可谓脍炙人口。近年来你的自然文学写作,如《亲爱的花朵》先后获得两个文学奖项,羊狮幕系列迄今面世六万字亦有不俗反响。这可否认为你的写作已经转向,是什么契机引领你,从问寻生命的意义走到了歌颂天人合一的自然文学领域?

安然:其实一个人的写作是承前启后的,这是因为一个人身心的成长和修为也是承前启后的。所谓“转向”,说“前行”或“攀高”可能更妥当。

写作17年,我常常觉得,站在任何阶段,看一个最新出手的满意作品,前头所有的文字都像是在练笔。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在为后来的写作做铺垫。这其实也是写作之难,永远没有满足,永远在自设新的高度。

这是题外话了。

在评价人生境界时,人们常说九个字,“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此话放在写作艺术上也同样。拿我个人来讲,比较幸运地借助于写作完成并圆满了自我,现在站在了重新出发去认知天地众生的台阶上。毕竟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过多的追问而在于实践。从前我没有这个觉悟,现在的我则认为,与人间之旅的同行者一道,打量,审视,认知,热爱,享受这个寄放我们生命的人世,这就是生命的意义之所在。

正是受此觉悟的牵引,我邂逅了故乡的大峡谷,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口,从而被外界贴上了一个“羊狮慕”的写作标签。其实很好,我私下很享受这张标签———你不知道,大峡谷给予我的盛大恩典和深厚启蒙,那是我平庸的笔力根本无以承载的。记者:对新书的读者群有期待么?

安然:拙著已经面市,在这个选择很多的E时代,有人肯破费,肯花时间读我的书,真是很感恩。

如今的纯文学注定不可能有大面积受众,这是一个读者挑写作者的时代。与此同时,一个事实就是,从来没有一本书可以适合所有的人群。

比如说,有读者充满善意,希望由我代购一批赠其母校图书馆,当了解到是初中学校时,我婉拒了。比如说,有朋友反馈他圈子中有人说“读不懂”,我沉默以答。一些亲朋好友,则把注意力放在了书中有没写到他(她),是怎么写的?呵呵,这充分说明认识生“蛋”的“鸡”不是阅读的最佳途径。

相反的例子则有:

一个女博士留话:“安姐,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巧,感觉我现在真的是要阅读你的书中人生了,出世入世,生死无常,你的智慧会给我很多精神力量。我一直在等你这本书。”

一个驴友,自驾出发前,急迫地在网路上穿梭守候多日(新书网铺和实体店有时差),只为了能够手持一卷《浮世的恩典》打发行旅。

最新的反馈则是来自昨天,有陌生读者,因为患病而“迁怒”于文字,把所有的书籍当了废品“清毒”。然而有一天她在病房,疼痛无奈间烦躁上网,读到了《你的老去如此寂然》。“我像着了魔一样一口气连读两遍,印象中近十年里,我是头一次一口气读完一篇长文的,而且头不疼。然后破天荒地撇了安定沉沉睡去,长达四个多小时之久……醒来觉得奇怪,它怎么就让我安然入睡了呢?”

基于这些情况,一定要说适宜的读者,我想是这样一群人: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对个人内心生活有要求;对人世有别致的审美和真诚的热爱。

或许,这样就可避免听到“读不懂”的遗憾。

记者:下一本新书会是什么,方便透露么?

安然:人在基层,出书其实是件艰难之事,我不是畅销书作者。然而,我始终相信文学的纯洁性。心中自然有梦想,却不敢言在果前。但我不怀疑,文字有自己的脚,有自己独特的归宿。命运的恩典无处不在,脚踏实地,潜心思考,静心创作,先尽力把作品写好来,或许会有意外的回报。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