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新在哪里———看青原区如何全面推进“四新”建设
2000年9月,吉安撤地设市。于是,由原县级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所属的10个乡镇场组成了青原区。

□本报记者龙玉然

这里的一切似乎都是新的。

2000年9月,吉安撤地设市。于是,由原县级吉安市、吉水县、吉安县所属的10个乡镇场组成了青原区。

这里成为了吉安市中心城区和吉泰走廊核心区。古老家园,正气之乡;红色故土,苏区起点;绿色长廊,山水画卷;年轻新区,发展福地。

这里的一切充满着蓬勃生机——这是近日记者赴该区采访的最大感受。

旅游:“红绿古新”交相辉映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同时也是最早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区域之一……”13岁的东固畲族乡民族小学六年级学生胡怡,用稚嫩的嗓音给一众游客讲解,赢得阵阵掌声。

胡怡是东固畲族乡民族小学“黄公略中队小小讲解员”之一,“把英雄的旗帜永远传递下去”是该中队成立16年来队员的心声。

作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青原区有着厚重的红色革命历史,被誉为“东井冈”。从“东井冈”走出了20位共和国开国将军,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来,该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加强,“红、绿、古、新”特色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的大建设背景下,这个新区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活力。

“区四套班子都抓景区”,分工负责推进青原山、渼陂、富田、东固四大景区建设,形成了全面规划产业布局,全域打造景区景点,全民参与红色旅游开发的良好态势。

——成立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研究会;通过文物普查初步摸清40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分布情况和现存状况;已修复青原山红军医院(阳明书院),东固的平民银行、消费合作社,渼陂的毛泽东旧居和值夏罗炳辉起义旧址等30多处革命旧居旧址;富有特色的东固红歌会收集和创作红歌、畲族民歌、山歌200余首;近年投入资金4.2亿元,修建了通往东固革命根据地以及敖上、罗坑、黄沙等景点旅游公路;连续举办了7届青原区庐陵文化旅游节……

900米长的古街,被无数鞋底和脚掌打磨后的青石,在阳光下闪烁着鳞辉,108家保存完好的店铺幌旗摇曳,仿佛可以依稀听见岁月深处传来的嘈杂市声。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国家4A级景区文陂镇渼陂古村,明清建筑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古代雕刻艺术为一体。“庐陵文化第一村”让络绎不绝的游客仿佛走入了江右文化博物馆,他们手中的相机快门频闪,一路赞叹不止。

“山川第一江西景”、著名禅宗祖庭、儒家理学大讲坛青原山,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6年被评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一日青原,一生情缘。据了解,该区目前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是建区之初的100多倍。

脱贫:“书记工程”四个优先

90年前,革命的战火在这片土地上激情燃烧;90年后,善良、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改天换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处处莺歌燕舞的美好家园。

在东固畲族乡敖上村胜利樟景点,45岁的肖玉红正在吆喝附近游客。上个月,她的“东井冈畲乡土司山源”店铺,线上线下皆开张营业,杨梅酒、金银花、白莲、小鱼干等20多个品种的土特产,琳琅满目、生意火爆。她的实体店占地90多平方米;还交了9000多元学费网上听课,学习如何经营电商,俨然一新型农民。店铺至今营业额达2万元左右,纯收入6000余元。

据了解,该村实行“党员结对贫困户”帮扶模式,除区乡单位干部帮扶外,全村未脱贫的12户贫困户都实行了党员结对帮扶,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双重保障;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脱贫模式,成立了敖上村食用菌合作社,发展食用菌120亩,种植猕猴桃80亩、黄桃70亩、白莲60亩、杨梅50亩,带动了12户贫困户脱贫。

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从区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再到全区106个行政村全覆盖的“第一书记”,没有因为不是国定贫困县而放松压力、放缓进度、降低标准。工作中坚持“四个优先”:凡涉及扶贫的政策部署优先研究,凡涉及扶贫的项目优先实施,凡涉及扶贫的资金优先安排,凡涉及扶贫的人员力量优先整合。

这项被称作“书记工程”的工作,以精准识别为核心,分类扶持;以“九大扶贫”工程为支撑,狠抓落实。自2014年以来,该区累计脱贫1559户523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6.2%降至目前的2.38%;2016年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人均增长469元,增幅14.36%,显著高于全区乡村人口9.5%的平均水平。2016年脱贫摘帽“十三五”贫困村6个。

生态:“三篇文章”融合发展

“我们着力将园区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园的样板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的示范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区。”青原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管委会负责人李兴业给记者介绍。

该园是青原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业和旅游功能,推进农旅联社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样本。“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农旅融合将成全区支柱产业,也是该区加强生态体系建设,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的亮点所在。预计到2018年,全区乡村旅游收入超过20亿元,吸纳农民就业1.2万人次。

2015年4月,该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如今,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4.8%,城市绿化率提升至47.9%,空气环境质量常年稳定在国家Ⅱ级标准以上,主要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整体状况优良。

近年来,该区按照“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原则,创新生态建养管护机制,做足做实“保护、融合、治理”三篇文章,打造融红色文化、庐陵文化展示和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古村新镇为一体,集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现代智慧农业展示、乡村休闲旅游度假于一身,具有浓郁庐陵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镇区域完善“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三级生态梯度;着重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项目审批环节便建立起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产业环境准入机制;实行“河长制”,推广“圈——沼——菜(园)”等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和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34亿元,财政总收入8.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6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7.47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8.6%和9.5%。青原正朝着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产业升级新园区、文明宜居新城区、美丽幸福新社区“四新”青原建设,全面实现同步小康加速前进。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