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产业的“链”“磨”加工的“刀”“砍”贫困的“根” ———永丰县扶贫产业发展纪实
不急不躁,聚焦“准”“实”二字,下足“绣花”功夫,耐心“磨刀”,用心“脱贫”,这是永丰扶贫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陈全贵

不急不躁,聚焦“准”“实”二字,下足“绣花”功夫,耐心“磨刀”,用心“脱贫”,这是永丰扶贫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该县把扶贫产业发展绘成了一幅从南到北“淹”盖田畴的美丽画卷:荷花映日,百合争艳,油茶飘香,蔬菜绿浓……其中,白莲最受瞩目,3.3万多亩的规模带动全县1197户贫困户参与。2017年,从事白莲产业生产的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6630户25509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2137户7652人,贫困发生率从6.9%降为2.065%。

规划  造就了永丰扶贫产业发展格局

规划就是方向。永丰县委县政府没有受宥于以往的发展思路,而是致力“磨刀”——构建扶贫产业发展的规划支撑。先后邀请了中国农科院、井冈山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学者,“精准”规划全县扶贫产业发展。按照自然特点、生产习惯和资源优势,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规划贫困村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南部山区乡镇白莲、油茶;中部乡镇百合、红薯、烟叶、花卉苗木、果业等;东部乡镇重点发展有机茶叶、双孢蘑菇、蔬菜等;结对帮扶,是该县扶贫产业精准到户的“绣花”之举,全县安排帮扶干部1450人结对帮扶所有贫困户。在进村入户搞调查、找穷根、问需于民,掌握第一信息后,根据每户贫困户的特点,引导其选择发展合适的产业。全县70%的贫困户自主发展白莲、养牛等产业、380余户参与了村两委组建的合作社、1088户贫困家庭人口在156家家庭农场就业或参股等。

群众  挑起了永丰扶贫产业发展脊梁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永丰紧紧抓住这一主体,精准激励,“扶志”先行。30个“十三五”贫困村的党员干部带头组建起39家特色产业合作社,把367户贫困户纳入为会员,引导其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对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给予每户5000元的产业奖补,没有发展产业的,坚决堵在扶贫产业奖补资金门外。宣传引导,是该县“扶志”贫困群众的有力武器,政策宣传手册、结对干部帮扶宣讲、宣传栏等,都成了贫困户家中的励志工具;在全县开展的“脱贫之星”评选活动中,看得到的模范、学得到的典型,则更深层次地激发了贫困群众“我要脱贫”的动力。“扶智”,则更显该县扶贫的“磨刀功”:“阳光培训”“雨露计划”、农业科技服务小分队等的利好,到田头、到农户家中、到每一个贫困学生手中。三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51期,培训贫困群众15200余人,发放贫困生资助金200余万元。贫困群众掌握了技术,增添了信心,实现用科技增产增收。在新型经营主体基地从事生产的贫困群众,有20%在实践中学到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后,独立出来发展了葡萄、砂糖橘、百合等产业。

政策  搅动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激情

每年1000万元,加大产业奖补。除直接奖补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外,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白莲为南部山区乡镇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南部山区重点区域大力发展白莲产业的实施意见》,专门就白莲产业发展制定奖励政策。全县白莲产业从2015年的3500亩发展到2017年的33000余亩。同时,修订《永丰县农业产业升级发展奖励办法》,把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政府奖励补助的前提条件,在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吸收贫困户参股等方面,由政府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对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干部服务引导,实现贫困户发展产业如期脱贫的,给予表彰奖励。全县上下形成了思扶贫产业发展、谋脱贫产业攻坚的浓厚氛围。

一家以白莲、百合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永丰静悄悄地行进,“磨”加工的“刀”,“延”产业的“链”,“砍”贫困的“根”,永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已不是奢望。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