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是这样变整洁的
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有些地方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建设高品位,管理却不到位。美丽环境既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没有高效的管理,就不可能有清、净、整......

王薇薇、首席记者蒋阿平

清、净、整洁,是一个地方的最美“素颜”,也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普遍难题。吉水亦不例外。

令人惊讶的是,最近的吉水变了:城乡道路路面干净整齐了,铁皮棚子没影了,超店或占道经营的现象找不到了,连一直或黄(黄土)或黑的(煤灰)绿化带也变回绿色了……吉水像认真梳洗后的姑娘,变得愈发清新秀丽了。

吉水是如何做到的?去年以来,吉水在陆续开展省、市部署的“三改三清”、城乡管理四大专项整治、城市管理两月攻坚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又以污染源头治理、“双违”整治、“清净整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五大工程为抓手,以严格管理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加大投入与完善机制相结合,以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三个结合”为支撑,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使整洁之美向城乡每一个角落延伸。

将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实现由乱到治

罚款,是城乡环境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针对占道或超店经营、乱堆乱放、违规搭建、渣土运输车辆抛撒严重等城乡建设绕不开的诸多问题,罚款确实能够起到一定效果。

但时间长了,弊端就显现出来。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违规搭建带来的利益越来越多,有的群众开始主动选择罚款,以公然进行违规搭建。“这种现象影响极坏,群众有意见,甚至引发违规搭建的攀比心理”,县城管局局长喻苏平对此感受深刻,“这也是违规搭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为此,吉水转变思路,摒弃以往“以罚款为手段”的做法,突出“以管代罚”,以宣传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既“管好事”,更“影响人”,有效实现“坚决制止”的目的。

在城区,路边烧烤摊,占道经营、油烟缭绕、垃圾乱丢。摊子摆到哪,环境就破坏到哪。以前,工作人员劝导他们进店经营,大多摊主宁愿选择交罚款,也不肯进店。不允许“一交罚款了之”,而是实施坚决制止。如今,吉水街道两旁再也难寻烧烤摊的踪迹。

在乡镇,超店、占道经营等现象极其普遍、屡罚屡犯。水南镇做出了“不罚”的好榜样——先集中整治,再每日分片巡查,发现一起超店、占道经营等现象,立即制止,当场教育劝导,引来其他店主围观,一起“听课”,当事人认识到错误后,则以下不为例“放他一马”,从而实现“一次执法、教育一片”的作用。当然,屡教不改的就必须接受处罚。如今,水南镇主街道再也看不到经营乱象,交通也更通畅了。

由乱到治,吉水面貌大变,理解与支持城管工作的群众越来越多,而罚款收费却大减。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该县城管局的罚款性收费仅40万元,不及以往同期的40%。

既专项治理又精细管理,实现“破窗效应”大反转

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一旦环境变脏变乱,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乱丢乱扔,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破窗效应”。吉水的变化,关键在于通过全面改善城乡环境,打破这种“破窗效应”。

有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变化:一个行人,喝完手中的矿泉水,顺手把瓶子丢在了地上,被保洁人员提醒。这要是放在以前,环境卫生不过关的时候,行人往往会不屑一顾,甚至丢出一句“别人扔得,我扔不得?”而现在,看到周边处处干净整洁,乱丢垃圾的人会觉得不好意思,马上捡起丢下的垃圾,甚至连连道歉,“我下次一定注意,一定注意。”

铁拳推进专项治理,是吉水改善城乡环境的重要抓手:针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强力推进污染源头治理工程,划定生态“红线”,展开拉网式排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改或关停;针对城乡违法建设、违章用地及乱搭乱建铁皮棚、铁皮屋等问题,全面推进“双违”整治,发现一起,打击一起;针对街道两旁的路坡石问题,推进专项治理,全面铲除;针对路边烧烤摊问题,推进专项治理,引导进店经营……

不仅仅满足于专项治理带来的改变,吉水同步推进日常精细化管理全覆盖,以精细管理巩固专项治理成果,真正实现环境的全面改善。

如何精细?让吉水街头的垃圾箱告诉你。

垃圾桶满溢,垃圾被随意乱堆、乱倒,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吉水转变思路,创新举措,实行沿街店铺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一举破题。每天9时至10时、15时至16时、18时至20时,环卫工人沿街清运垃圾,并定期清洗垃圾箱,让垃圾“总有地方去”。

同时,使用数字化城管系统实时监控,值班队伍分片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商户、住户自觉遵守“门前五包”原则,让垃圾去“该去的地方”。

这样的精细,并非局部与偶然。

据了解,吉水引入了一支高效率的环卫队伍。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大经费保障,通过外包环卫服务,实现机扫率70%以上,并投入1000余万元打造数字化城管系统,实行拍照上传、系统受理、派遣任务、督办验收的问题“销号处理”科学模式。

“事事有人管”,吉水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督查制度。县、乡、村层层落实挂点包干制,构建起各乡镇日常督查巡查、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及县委、县政府督查办专项巡查的巡查督查制,并全面推行“路长制”,由县领导“认领”城区32条主干道担任路长,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每天安排一名科级干部带队对责任路段市政设施、“门前三包”、超店经营等情况进行督导整治,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常态。

从“你丢我丢大家丢”到“你爱护我爱护大家爱护”。吉水,实现了“破窗效应”大反转。

变“单兵作战”为“全民出击”,实现长效管控

对于违规搭建的铁皮棚、蓝皮屋,执法难、难执法是最城管队伍的“心头之痛”,更别说是“上了年纪”的。可吉水竟然做到了。夜宵摊路口一处80年代搭建的铁皮棚,老供电局一个90年代乱建的临街店面,吉水一中门口建校起就搭建的铁皮棚,有的是建材店,有的是小卖部,个个都是生财之地,如今已全部拆除。

诀窍在哪?在吉水,不是城管队伍“单兵作战”,而是多个部门联手“攥拳出击”。

该县从公安、交警、工商、环保、住建、水利等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联合执法队”,在县城管局办公,由县城管局负责统一考勤、统一调度,发现问题,立即出击。

以往,遇到类似问题,都要先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开会研究、反复商议,费尽周折后才能拿出方案、采取行动;现在,联合执法队可针对环境卫生问题行使多种执法权,及时有效制止违法行为、遏止违法违规现象,“一击即中”。

不仅仅是执法队伍形成了合力。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全县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和社会志愿组织也纷纷行动,他们在街头疏导交通,上门入户提倡文明新风,带头上街清理垃圾,影响和带动更多群众自觉参与,汇聚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强大力量。

现在,吉水群众多了一个好习惯——发现乱丢乱倒、违规搭建等影响城乡环境的现象,自己制止不了的,马上就打电话向在街上巡逻的工作人员举报。

自觉维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主动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吉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由“各个部门单兵作战”变成了部门协同、社会联动的全民“总动员”,有效推进了长效管控。

相关评论>>

美丽环境管出来

涂宏

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有些地方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建设高品位,管理却不到位。美丽环境既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没有高效的管理,就不可能有清、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吉水县城乡环境从乱到治的转变,就是一个例证。

考察吉水县城乡环境从乱至治的转变,思路转变是前提。没有从“以罚款为手段”转变为“坚决制止”这个前提,吉水不可能实现从乱到治的转变。尽管“以罚款为手段”在城乡环境治理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这却是一种懒政行为。占道或超店经营、乱堆乱放、违规搭建等行为,侵害的是公共利益,如果罚过之后就不管,对那些遵纪守法的群众来说,明显有失公平,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示范效应,人人争相效仿,最后结果就是管不下去。坚决制止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只要能做到一视同仁,各种怨气最终会因为公平公正而减少乃至消失。《官箴》中说:“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整治环境也是这样,执法既要严更要公。

吉水县城乡环境从乱至治的转变,标本兼治是关键。他们既重视专项治理,又注重精细管理,专项治理治其标,精细管理固其本,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城乡环境治理,整治与管理两者不可偏废,光整治不管理而信马由缰,整治成果早晚难保;光管理不整治而听之任之,管理再严也难见成效。

吉水县城乡环境从乱至治的转变,齐抓共管是秘诀。齐抓共管早已不新鲜,但是实际工作中,齐抓共管见成效的少,而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多。城乡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城管一个部门绝不可能治好,只有所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真正治好,实现长效治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原因当然很多,不管是什么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担当不实干,这当然是一种不可取而需要彻底纠正的态度和行为。

天下万事,最怕认真二字,而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只要我们认真起来,担当实干,城乡环境就一定能治好。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吉水县珠玉在傍,相信各地都会不甘人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吉安打造成为环境秀美生活幸福的美好家园。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