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凉粉
凉粉摊老板娘名唤梅花,一台冰柜,几个桌子,一张板车,还有几十条坐凳,一摆就是二十多年,我也已光顾了二十多年。

每年酷暑来临,吉水的冷饮摊点进入兴隆季。华灯初上,广场或人行道旁,炒冰西瓜绿豆等降温避暑的摊点盛装出摊。无论是悠闲的纳凉者还是匆匆的过路人,都不由得驻足停歇,花几个小钱,纳一段清凉,自是惬意。

最令我欣然而往的,就是摆在老新华书店下面那爿凉粉摊。

凉粉摊老板娘名唤梅花,一台冰柜,几个桌子,一张板车,还有几十条坐凳,一摆就是二十多年,我也已光顾了二十多年。

那儿的凉粉太好吃了!

凉粉历史悠久,相传苏东坡任陕西凤翔签书判官时,发明了“东坡凉粉”。走过大江南北,我吃过枚江的凉粉,它是用石花籽搓揉石膏水点而成的,也吃过广东的烧仙草,都好吃,都酸软爽口牙留凉意,但细细比较,凉粉最好吃的还是我们吉水,尤其是梅花老板娘冲酿的凉粉。

入夏时分伊始,我每日晚饭后散步归来,便是奔向凉粉摊。说是奔向,其实一点也不过。因为去晚了,那凉粉就没了,所以得赶紧。

到了摊点,老板娘一脸笑意,打声招呼后我择一处而坐,随后便是伙计一碗凉粉端了上来。凉粉摊有黑凉粉白凉粉,还有薏米露红绿豆等等,我独喜欢那黑白掺杂一碗的凉粉。白凉粉,食材取自永丰县藤田,用白薯酿成,白如雪,晶莹剔透,有韧性而不糊,有弹性却不粘。梅花老板娘切法精细,片片平块块齐,用调羹一舀,轻轻抬起,其形其状,如玉丝冰挂,又如含羞存怨的冰雪女子。那黑凉粉,是我们吉水乌江的食材,家乡唤“煎草”,用热水煨,草梗成汁,然后用笼巾滤汁,再用冷水冲稀,加以淀粉再冲泡成粘稠状,待冷却后成块,用刀划开送冰柜冰镇即成。这本土黑凉粉,天然清香,口感爽滑,清热利湿。将黑白凉粉齐活于一个碗内,白之韧性黑之清香,加以冰镇的井水托和,洒上那层如雪如霜的白糖,溜上澄黄透亮的米醋,仿佛听到黄醋融解白糖“滋滋”的声音,瞬间化成酸酸甜甜的汤汁,沁人肺腑,幽幽地散发着诱惑。

往碗里下调羹,一翻搅匀后,颤悠悠地挑起一勺,送到嘴里,味蕾受到极大刺激,清凉爽口的感觉,可劲地向深喉里滑,霎时穿插到每根毛细血管,通体顺畅,我分明感觉到全身的暑气和酷热荡然无存。那种清幽气和,促使我紧接着再下第二口……一口白凉粉,让牙齿感觉它的韧性和弹性,再来一口黑凉粉,感觉它柔软的身段从两颊内侧溜进喉咙……一柔一韧,一张一弛,舌尖跳动着美妙的鼓点,就这样三下五除二,一碗凉粉解决了,真叫一个痛快!盛夏之夜,于攒动食客中,得一份清凉甜香,夫复何求?这黑白两色,一正一反,一乾一坤,看似完全的对立面,当它们有机地“在一起”的时候,竟也能相得益彰,天衣无缝。

认识梅花老板娘时,她还是三十出头。那时候的她,一身打扮干净爽雅,凉粉摊桌椅板凳收拾得锃亮不染,她总是脸带笑容。她有一儿一女,二十多年来,含辛茹苦靠着这一爿凉粉摊,把一双儿女养育成人,更是靠着自己的勤劳本分,做成了一爿二十多年兴隆不衰的事业。

我想起了一段话: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学会与内心深处的你对话,问问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如今,梅花凉粉摊历经城市变迁,人事沧桑,依然驻守于岁月的风雨中,就像这座城市中坚强的一根标杆;就像白凉粉的韧挺;就像黑凉粉的顺柔;终究以它独有的风味感动这个江南小城中无数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