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法国的冬天,茫茫雪域,她向一栋建于巴赫时代的乡村小屋走去,夜晚的路灯照亮她推门的手,她来到地下室,打开琴盖,坐在琴前良久,她在等自己的一个好时刻,让琴......

法国的冬天,茫茫雪域,她向一栋建于巴赫时代的乡村小屋走去,夜晚的路灯照亮她推门的手,她来到地下室,打开琴盖,坐在琴前良久,她在等自己的一个好时刻,让琴声飘荡。

她常常闭着眼睛弹。一种沉浸其中的人才有的表情。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的30个变奏,好像是我人生的30个章节,我人生的各种经历都能在里面找到。”她说。她就是旅法音乐家,以弹奏巴赫闻名的朱晓玫。

前些天看江西青年作家阿乙的小说《巴赫》,漫长的无边的铺垫,看到后来才蜻蜓点水般地让巴赫的一首大提琴曲出现,我觉得,这也只是表面的靠近。主人公巴以柯几十年来日复一日不变的生活,犹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像小溪流循环往复,经久不息,望不到头。朱晓玫说,巴赫的名字在德语中,就是溪水、河流的意思。

独居异国他乡,65岁的朱晓玫三十年如一日地弹奏巴赫,她在练习中、在潺潺流水的抚慰中得到平静,领悟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精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关于巴赫,朱晓玫这样说,“他的音乐也像溪水一样,不舍昼夜,宁静地流淌。我想这就是他的音乐既平静又深沉,而且感人的原因。”

而小说《巴赫》中的巴以柯,在山顶忽闻巴赫的大提琴曲喜悦到崩溃,这是他枯燥人生中的一次意外解放,始料不及的他骂了很多个粗口,很多很多个,也像朱晓玫手下循环往复的旋律。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在巴赫的溪流里游泳,现实中脱下的衣裳堆在岸边。不同的只是,朱晓玫的优雅,是计划中的部份;巴以柯的凌乱,满是突然的痕迹。

我想,阿乙的小说取名为《巴赫》,是以整个人生来寄喻的,山顶上的提琴曲只是引子。有人得以安顿,如朱晓玫;有人非要失踪、逃离,是巴以柯。二者都姿态殊胜,凡人如我,居于二者之间的矛盾。

“《巴赫》这篇小说我在打腹稿时打的很好,但是写出来的语言不好,有些轻。我写完很后悔。我心里有着一种情怀,想跋山涉水去抱一下自己遗弃的爱人,因此我去写。”阿乙说。

这个被我们遗弃的爱人,常常就是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