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指数”保民安 ———井冈山市大力提升公众安全感纪实
井冈山市以百姓的公众安全需求为导向,加强防控调处、监管创新,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红土地上“平安之山”“法治之山”巍然屹立。

□本报记者邓勇伟

井冈山市以百姓的公众安全需求为导向,加强防控调处、监管创新,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红土地上“平安之山”“法治之山”巍然屹立。

继2005年在全省首次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摘得桂冠以来,井冈山市公众安全感测评屡获佳绩,连续多年排名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特别是从2011年至今的6年时间里,4次排名第一。

密织“平安网”———科学布局治安防控网络,提升群众“安全指数”

盛夏时节,夜幕下井冈山茨坪镇挹翠湖边,姑娘、大妈随着音乐起舞,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戏,一旁闪烁的警灯陪伴着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消夏的夜晚。为让群众和来山游客共享平安,井冈山市深入推进“平安井冈山、法治井冈山”建设,精心布局了一张点、线、面结合,地面空中一体的立体化防控网。

在点上,8个进城治安卡点,民警24小时值班,布起了第一道人防网;在线上,150余名巡防队员,日夜巡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见警率和现场查获率;在空中,397个监控探头的“天网”,辅以2600户商铺、家庭的“地网”,形成“全时监控、全面设防、覆盖城乡”的立体防控体系。

井冈山市还创新建立了“民警人人都是110,群众个个都是治安员”的新型警务模式,成立了268个“110服务点”,开通了警务网上微博、微信及网上警务室,组建了一支500人的保安员队伍,将保安员、护林员、防火员等全部纳入群防群治队伍,进一步延伸防控的触角。

催开“平安花”———化解矛盾排除涉稳隐患,提升辖区“和谐指数”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把隐患排除在萌芽状态。井冈山市始终遵循“不能出事,出不得事,出小事即大事”理念。全市19个乡镇、街道办建立完善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113个行政村全部设有“群众说事室”,因地制宜建立了“祠堂说事点”“圩场说事点”,充分发挥科级干部回乡包村保稳队伍和“村民治安调解理事会”等民间组织作用,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在全市范围建立了“三调联动”“三级联动”“四级人民调解”网格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系统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行业、系统内。据统计,今年以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60余起。

建设在茨坪镇黄竹坳路社区的“五老调解室”,是井冈山为推进法治社区建设,而探索出的一条人民调解融入社区管理新路径。自2014年3月成立至今,该调解室共受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五老调解室”被当地群众和游客亲切地唤作“金牌调解室”。

奏响“平安曲”———传承基因建强政法队伍,提升干警“担当指数”

“井冈山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红色的传奇、绝佳的风景,更有一份踏踏实实看风景的心情。”游客蒋先生这样说。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不仅源自他对井冈山红、绿资源的赞叹,还有对井冈山市政法干警的信任和肯定。

今年4月,登山爱好者蒋先生和一“驴友”进山游玩被困。井冈山市公安局茨坪派出所民警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和向导兵分两路进山搜寻,历经4个小时,终于将他们安全救出。

近年来,该市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井冈山精神作为建警之魂、育警之本。全市政法部门深入开展“三同六大”活动,政法干警走出机关,深入群众,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市公安局深化“一个党员一面旗,人人都是服务员”,进一步浓厚了警民鱼水情,被评为“全国优秀公安局”;市法院创新设置“青年法官志愿者星火服务岗”,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出新的为民服务“窗口”,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市检察院开通“流动接访车”,有效畅通了群众监督途径;市司法局全力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组织“法律进乡村”普法活动,形成了“全民普法、人人学法”的良好局面。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