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暑期,作为泛游学概念中的细分领域,研学旅行成为各大旅游机构热炒的概念。而就在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中,研学旅游产品被视作未来......

8

茶道研学旅行渐成风尚记者胡刚斌摄

□周人果

暑期,作为泛游学概念中的细分领域,研学旅行成为各大旅游机构热炒的概念。而就在前不久,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中,研学旅游产品被视作未来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究竟什么是“研学旅行”,它为何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市场前景如何,它会是下一个风口吗?“研学旅行”概念火了

研学旅行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直至2016年12月,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简称“《意见》”),首次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然而,在全国尚未铺开研学旅行之际,“研学旅行”的概念已经开始被热炒,从旅行社至教育机构,乃至学校、公关公司以及一些旅游初创企业等,临近暑假,纷纷打着“研学”的旗号,招揽生意。

笔者搜罗多家旅游机构的“研学”产品发现,实际上多是过去的游学产品,以参观名校、夏令营等为主。有些机构则自成一派,对“研学”进行新的解读。青蜜创始人雷永青表示,所谓研学,和游学有交集,但也有差异,所强调的应是“研究性学习”,旨在鼓励学员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题,在旅行的过程中进行专题研究。这个过程需要叠加教育的内容,并且突出研究性。

某研学旅行业务总监陈晖介绍,回顾过去3年多的政策变化,研学旅行经历了“发布推行意见”“正式规范出台”再到“全国铺开实践”的演变历程。未来,研学旅行或发生三种变化,即由选修课变为必修课、随机性变为计划性、少量参与到广泛参与。2017年是研学旅行正式开启的“元年”,随着市场需求将被大量释放,研学旅行将成为旅游领域新的发力点。

业界人士表示,从游学到研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能够赢得市场的“研学旅行”产品,需要站在教育层面把课本活动化、活动教育化。尤其是产品研发人员需要涉及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任课教师参与其中,要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打造出符合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和学校、家长需要的体验式教育产品。旅游搭教育便车

为何“研学旅行”热度逐渐升温?一方面缘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另一方面则与旅游行业的激烈竞争有关。随着旅游业竞争愈发激烈,旅游机构亟需新的产品来提升利润率,通过融入教育元素,改造供应链,形成差异化竞争。

根据国家旅游局《2015年旅行社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旅行社行业平均毛利率为5.30%。无论是游学还是研学旅行,旅行过程中加入教育的内容,能创造更高的盈利空间。

对于专注于游学或是研学旅行的机构而言,想要挣旅游的钱恐怕不易,在教育领域创造更多附加值才是正道。旅游方面,中介已经很难赚取更多利润,游学或是研学机构需要解决的,便是怎么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更多价值。跨界融合有助提升竞争力

2016年国内游学业务实现营收2.66亿元,占主营业务的72.33%。国内游学为主营业务的某公司,以二三线城市中小学生为主要客源,去年实现了约4000万元的净利润,市场前景很客观。

尽管投资前景被看好,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学旅行市场仍存在痛点。对于旅行机构而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供应链端的问题。比如目的地学校资源,课程设计,以及专业教育人士等。

除此之外,如何获取学生流量,是关键一环。因此,在收客的环节中,如今旅行社的参与程度已然越来越低;而对于教育机构而言,如何降低成本,拿到更多优质的渠道资源是难题,但这恰是旅行社的优势。

跨界融合或是游学及研学旅行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未来究竟是旅行社收购教育机构,还是教育机构吞并旅行社,两种模式的可操作性至今尚未有定论。有人指出,由旅游机构操控研学,不见得有说服力,毕竟无论是研学还是游学,家长和学生更关注的是“学”的部分,教育的实质内涵更重要。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