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和谐社会的“压舱石”——青原区推进“法治青原”建设速写
今年以来,青原区紧紧围绕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法治青原”建设,夯实和谐社会的“压舱石”,打牢长治久安的根......

□本报记者吴桂生

今年以来,青原区紧紧围绕保障社会公正、促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法治青原”建设,夯实和谐社会的“压舱石”,打牢长治久安的根基。

按照“抓重点、创特色、出精品”的思路,该区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法治青原”建设结出累累硕果,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年5月,新圩镇新圩居委会(调委会)主任杨慧芝喜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去年,青原区代表市委、市政府,成为迎接省委、省政府“法治江西”建设年终考评现场参观点,得到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高度评价,吉安市2016年度法治建设考核荣获全省第一名。

人民调解:打牢法治建设基石

新圩镇人民调解员杨慧芝,以法服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甚至贴钱“定纷止争”,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她25年如一日,用热心、专心、耐心,调解纠纷3000余件,成功率99%以上,其中不乏老大难纠纷、“民转刑”案件,使新圩成为青原区唯一无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等的“十无”社区。作为全市、全省的“金牌调解员”,杨慧芝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并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人民调解是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石。

作为“法治青原”建设的标杆,青原区全面提升人民调解水平,充分挖掘人民调解潜力。围绕人民调解“谁来干、干什么”两大主题,该区以杨慧芝为“领头雁”,通过典型引路、榜样示范、以点带面,打造了一支扎下根、冲得上、干得好的基层人民调解员队伍。

瞄准“做专、做精、做强”的目标,2016年,该区公开选聘126名首席人民调解员,并将他们与杨慧芝工作室的调解队伍整合,使人民调解员成为促和维稳的主力军。在全面推广杨慧芝工作室的基础上,该区还开展“星级人民调解员”评选,对调解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调解员“评星”发证,激励他们规范有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为调动基层调解员的积极性,该区采取“以案定补”的方式,对调解员进行经费补贴。每调解一起矛盾纠纷,对调解员个人进行奖励;对全年没有矛盾纠纷,且没有因矛盾纠纷引发上访、没有民转刑案件的村居(社区)调委会,将进行一次性奖补。

今年2月15日,在杨慧芝的调解下,青原区法院圆满执结一起民生案件。双方握手言和,案件就此了结。据统计,今年1至6月,全区共调解纠纷230件,众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事态不扩大”的目标,走出一条具有青原特色的人民调解之路。广大群众纷纷点赞:“调解工作是矛盾的减压阀、社会的安全网、幸福的推进器。”

搭建平台:汇聚法治建设合力

3月份以来,青原区启动了区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建设。该区结合实际,将两者合二为一,并把维稳、法律服务、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有机结合,打造一个功能齐全、办事便利的法律服务综合平台。

区法律服务中心按照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功能三个“一体化”的要求,实现“一扇门进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区综治中心主要协调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综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等服务。依托法律服务中心和综治中心,该区开启校政合作模式,聘请井冈山大学法学教授担任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并在区政府常务会议开展法制授课。还整合综治、公安、信访等部门,设立法律组团服务工作站。如今,群众走进中心,就能轻松享受这种“打包”式的法律服务。

上半年,该区法律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接待群众5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远程会见等180多件,群众将中心称为身边的“法律超市”。

今年,该区还将启动建设乡镇法律服务中心,并将新圩、值夏、富滩作为“法务云”建设示范点。“法务云”平台包括云平台、公共法律服务与监管平台、远程会见“乡乡通”系统、司法行政专网等。平台的建设,将最大程度汇聚法治建设合力,让广大群众分享“法治青原”建设的成果。

该区创新“自选动作”,在全市率先实行百名政法干警进村进校担任法制副主任、法制副校长。该区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选派100名政法干警进村进校分别担任法制副主任、法制副校长,通过法制讲座、模拟法庭、校园板报、播放法制教育片等形式,因地制宜开展法治宣传。

为了让学生从小做“法律明白人”,该区还围绕“推进法治教育、共建和谐校园”主题,按照“一校一品”的思路,打造校园法治教育基地。目前,全区2所中小学校已建成功能齐全的法治教育基地,成为学生身边的法治学习平台。

“和爱邻里”:延伸法治建设“触角”

“一村分几里,邻居当里长;里长在身旁,万事心不慌;事事有人管,户户有人帮。”在总结借鉴网格化管理、“杨慧芝工作室”等基层法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青原区在新圩镇创新推出“和爱邻里”这一乡村法治建设新模式,通过“和爱邻里”模式,让群众唱主角、当主角,充分发动群众共治、共管、共享,延伸法治建设“触角”。

农村是社会综合治理建设的神经末梢。该区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载体,从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和谐发展四个方面立体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同时,依托乡镇司法所,积极推行“一村一律师、一社区一法律工作者”,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

该区发动群众推选自己身边有威望、有能力的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等担任里长,并按照“一个党小组长+里长”的形式,组成邻里议事会。围绕村民关心的事宜,邻里议事会定期议、及时议,做到“有事必议、有议必果”,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搭建解决村民大事小情的“前哨阵地”。

新圩社区康居苑小区大多数是居民自建房,由于无物业、无业主委员会,以前,邻里纠纷时有发生。“和爱邻里”活动开展以来,一方面发挥社区法律顾问的作用,邀请律师深入社区,开展法律讲堂、法律咨询等活动;另一方面,协助小区成立银发老人调解队、蓝领服务物管队、红袖标义务巡防队等7支“七彩邻里”志愿服务队。通过不断的推进和完善,邻里议事会、银发老人调解队出台了《居民公约》,引导居民相互包容、相互敬重,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如今,小区不但变得清净整洁,邻里之间也更加和睦了,实现了诉求交流民主化、矛盾化解社区化、平安创建长效化的目标。

近年来,该区新圩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河东街道邓家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作为乡村法治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爱邻里”模式正在该区全面推广,并成为“法治青原”建设一道靓丽风景。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