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颜值更要内涵——井冈山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小记
坐在开往井冈山的列车上,凝望窗外是一种享受:成片成片的绿、大块大块的红,令人目不暇接;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旅途的疲惫随远山烟消云散。

龙琪风

这是一条与生态文明无缝对接的路线。

坐在开往井冈山的列车上,凝望窗外是一种享受:成片成片的绿、大块大块的红,令人目不暇接;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旅途的疲惫随远山烟消云散。

经历了系列环境综合治理后,这个本具生态禀赋的城市更是容光焕发,彰显出迷人的魅力,被注入新的气质内涵。

红色文化亮主题。一路走来,“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类的牌坊,“改善沿线环境,美化城乡景观”类的横幅标语,“各位旅客们,欢迎来到革命摇篮井冈山……”类的车载广播,从眼见到耳闻,“红”色无处不在。近年来,为让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成为大众自选动作,井冈山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走村入户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整合本级媒体宣传平台,开设环境整治专栏,营造出共整共治的舆论氛围;着力推行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把规范化、精细化的标准体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使得沿线一路有“红”。“红”不止于外表,更在于人。人人会讲红色故事,人人会唱红色歌曲,这里的每个人都是井冈山精神的传递者。该市通过一物一景一人,大力推介红色文化,有力提档升级红色旅游窗口城市形象。

美丽乡村展新姿。在拿山、厦坪路段,安居与产业相得益彰,一批各美其美的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装点着大美井冈——这里,记得住乡愁,也融得进产业。2016年,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让村村有了面貌提升。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拆则拆的原则;在发展产业中,大力推进茶竹果“231”富民产业,实现户户有了安居住房、家家有了致富产业。重点实施35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工程,打造了6条干道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19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建设,以点、线带面,发展全域旅游,实现“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

绿色风景树名片。为立起绿色标签,该市以优化生态环境为载体,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对铁路沿线的垃圾和堆积物进行排查,对现有积存的白色垃圾和建筑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仅4月份共清理垃圾点53个,清理杂乱围挡4290米;不定期对铁路沿线陶瓷企业和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巡查,控制扬尘和空气污染情况,沿线各乡镇场对铁路沿线所有道路进行定期清扫保洁;依法清理铁路沿线的违章建筑、残垣断壁,及时清除各种乱占现象,规范铁路沿线户外广告;继续实施“三清三改”工程,加强铁路沿线环境卫生、绿化、美化、亮化的常态化管理,打造出一条干净清爽的“绿色长廊”。

将生态变成风景,让风景变成资本。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不仅是生态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给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希望。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