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朱陵观
南宋名臣胡铨告老还乡后,看中了这块离他家值夏大约十里路的地方,在此依着洞岩建房,逐渐建起书院。为保卫乡间,胡铨的后代胡鹤皋募集义兵,以朱陵观为根据地与......

彭庭松

在我的家乡青原区富滩镇,有个自然村叫观前。其得名源自后山曾经有个著名的道观,名唤朱陵观。朱陵许是源于朱陵洞天之说,为道教三十六福地,原在湖南衡山,后就泛指为神仙住所。

据记载,在观边曾有洞,洞顶有突出的巨岩,水自山上流经岩石,即飞身落下,水量丰沛时,就形成了壮观的水帘洞。洞里开阔阴凉,可置方桌数张。瀑布和大洞形成的气势,自是不同凡响。南宋大词人刘辰翁曾在此作《水调歌头》,其中有描述:“坐久词寂寞,泉响忽翻空。不知龙者为雨,雨者为成龙。看取交流万壑,不数飞来万丈,高屋总淙淙。是事等恶剧,裂石敢争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观所在的山叫方广山,为青原山脉延续而来。传说东晋道教大师、著名游仙诗人郭璞曾到此处游历。唐代吉州刺史阎寀弃官不做,先到此学道修炼,并在此留下很多美丽的传说。南宋名臣胡铨告老还乡后,看中了这块离他家值夏大约十里路的地方,在此依着洞岩建房,逐渐建起书院。为观瀑,还特地构建了一座亭子,取名为“自雨亭”。胡铨一面在这里著书立说,一面也在此教子弟乡人读书。他的两个孙子胡椝、胡榘,就在此受到严格的教导,后来都做了尚书。

同是庐陵人的周必大和杨万里,离这儿都不远,退休后他们可是隔三差五地来往。遥想他们三人在自雨亭中饮酒论道,作诗言志,该是何等的惬意事情啊。山川人物相辉映,庐陵地灵涌风华,作为后辈的我们跟着沾光并深受鼓舞。由于胡铨的经营,这里的书院一直延续,弦歌不辍。名士纷来,题咏不绝,打破了道观的宁静。

世俗和高雅在这里融为一体,各有其乐,老百姓于是在这里一并将“天地君亲师”拜了。中国文化的会通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生动。我还是在吉水中学读高中的时候,来到观前村姨父家里做客。他带着我参观了后山尚存的遗迹。那时仅有一座土地庙,正面供奉的是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三个石像,并且孔子还位于正中间。当时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后来我逐渐了解到,像这样儒释道三教并列而祀的非庙非观即庙即观的景观,在民间并不少见。不过,这里的三个石像,还自有所本。朱陵观为道,自然要供奉老子;书院为儒,自然要拜谒孔子;而山北面不远就是名气更大的净居寺,自然要将佛祖也纳入拜祭。这就是咱中国老百姓,将一切神都看作土地神,多拜几个总是没错,多佑多福。

元代末年,动乱不已。为保卫乡间,胡铨的后代胡鹤皋募集义兵,以朱陵观为根据地与强盗周旋血战。盗兵怒而烧毁了道观,胡鹤皋并不屈服,最终率领乡民破贼成功。几十年后,他的侄子胡兰畹主持重修道观,恢复了以前的规模,并将胡鹤皋的墓迁至观旁。

明代吉水大才子、《永乐大典》总编解缙应胡兰畹之邀,来到朱陵观。抵达时,春雪如絮,“兰畹大喜,炽炭置酒,尽出其图书,痛饮沉醉。明日竟去,许为记”。第二天离开的时候,作下《游洞岩》诗,诗云:“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摘花浸酒春愁尽,烧竹烹茶夜卧迟。泉落林梢多翠滴,松生庭石是傍枝。明朝却欲归城市,向我来时总不知。”虽然答应下来要为这重修的观写一篇记,但这文债一欠就是几十年。此时的兰畹奉诏来京,解缙正在京城做官。解缙再见故人,已经是“鬓发皓白”,然“精神烨然”。兰畹重提旧约,再求为记。解缙慨然,于是在京城写下了《重修青原洞岩朱陵观》,交由兰畹带回去刻石留念。

“满眼榛芜迷故址,伤心丹灶在荒丘。我来欲问阎君事,谷口萧萧落叶秋。”这是明代泰和人康复隆的《游朱陵观》诗,读来真能使人激烈共鸣。是啊,这人间事情,也不过是盛极而衰,衰则有人起而振之。但是,历史的记忆必须要有契机,该保存的哪怕是遗迹片瓦块石也弥足珍贵,否则日后若要抢救,连废墟都找不到,是不是会有扼腕之悲呢?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