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水槎乡“四特色”营造民族团结好局面
近年来,泰和县水槎乡紧紧围绕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打好“民族立乡”牌,在民族村开展以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寨、弘扬特色文化、......

中国吉安网讯(记者罗青)近年来,泰和县水槎乡紧紧围绕民族工作“讲团结、抓经济、促发展”的思路,着力打好“民族立乡”牌,在民族村开展以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村寨、弘扬特色文化、培育特殊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四特”创建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政策,民族村基础设施等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扶持特色产业,民族经济进一步发展。水槎乡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特色格局,如坑西畲族村优质稻种植、水槎畲族村烟叶、生猪养殖、四和畲族村毛竹、西阳山灵芝种植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的效果明显。同时,依托该乡境内的天湖山万亩草甸、茶园村暗狮岩、千年古庙等风景独特的“绿古色”旅游资源并结合开发畲族风情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对盛产的油茶、蜂蜜、笋干、香菇、沙参等天然绿色产品进行包装推介,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目前,在少数民族村建立专业合作社6家、灵芝基地1个,畜禽养殖基地2个,少数民族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3135元,提高到2016年的5100元。

建设特色村寨,民族特色进一步彰显。该乡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1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的水槎畲族文化广场,现已基本成型;投入200余万元推进水槎雷家特色村寨建设,畲族新村特色初步显现;通过实施畲族民居整治改造工程、推广畲族新户型等措施,民族村寨的特色越来越明显。

保护特色文化,丰富民族特色内涵。开展畲族文化收集整理和挖掘保护工作,在水槎畲族村成立了畲族民俗文化陈列室,整修康王庙、整理西阳山“摆字龙灯”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的保护、抢救力度加大,陈列室、图书馆、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全乡成立了5支少数民族舞蹈队,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丰富畲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培养特殊人才,增添少数民族发展动力。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素质;通过开展脐橙、毛竹、生猪养殖、灵芝种植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等,培养了一批农村致富能手,特别是积极发挥民族村“田教授”的致富带头作用,通过成立合作社等方式,以点带面,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素质。对四和、西阳山、水槎、坑西等4个少数民族村设副主任、副书记,不断培养后备干部。坑西畲族村支部书记高先昌被选为市、县党代表,2015年获得“泰和县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吉安市“群众身边好党员”、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2016年泰和县十佳优秀人才;四和畲族村副主任兰兆城当选为泰和县政协委员。

据了解,水槎乡现有少数民族村4个,少数民族村民小组20个,共有畲族、蒙古族、彝族等4个少数民族,共121户612人。目前,该乡各少数民族村都建立了村小学和卫生所,所有民族村组的农户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修筑桥梁8座,水坝7座,水陂6座,水渠600米,90%以上的民族村村民喝上了安全饮用水,从根本上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