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重在攻破技术堡垒
“找到好的扶贫项目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攻破技术堡垒。”记者在有关脱贫攻坚选题的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言论。

□本报记者罗仁瑾

“找到好的扶贫项目不难,难就难在如何攻破技术堡垒。”记者在有关脱贫攻坚选题的采访中,多次听到这样的言论。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产业带动,增强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能力,才不容易返贫。然而,要增强“造血”能力,首先得强筋健骨,用技能武装自身,掌握关键技术,攻破技术堡垒,才能让群众敢于创业,敢于成事。

反观当下农村的现实状况,劳动力外流、知识能力不足、技能培训渠道狭窄,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很多农民脱贫意愿强烈,却苦于没有技术支撑,不敢投入本钱、时间,就怕竹篮打水一场空,赔了夫人又折兵。在有些地方,政府根据实际制订了脱贫计划,投入资金去改善生产条件,挑选好适宜发展的产业,本以为脱贫只欠东风了。但是技术指导和培训没有跟上或是停留在表面,面对新设备、新品种、新流程,群众心里却没底了,怎么操作新设备?怎么种植新品种?怎么掌握销售新渠道?一连串的疑问,这东风怎么也刮不起来!到头来,政府帮扶成了表面功夫,群众脱贫积极性没了。

如果说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是产业,那么产业的牛鼻子就是技术,而技术靠人才取胜。在很多贫困村,能人担任村支书,掌握关键技术的土专家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有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他们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帮扶一户,带动一户,以点带面的方式实现脱贫愿望。

建立好的技术分享、学习的载体也很重要。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将贫困户纳入到合作社里,手把手教授技术,共享技术成果,分享市场信息,掌握销售渠道,将分散的贫困户整合在一起,形成共同体,打出组合拳,以面上的提高,倒逼点上的升级,最终攻破技术堡垒。

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村书屋的作用,将农村书屋发展成为群众充电学习的重要场所,在丰富业余生活时,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文化对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蜕变,以解决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

精准扶贫勿忘技术扶贫、精神扶贫。技术让贫困群众实现不愿干、不敢干到愿意干、敢于干的彻底蜕变,让想干事的贫困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才能让脱贫攻坚工作走向长远,形成长效机制。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