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关键在于精准扶贫
我们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指导,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

涂宏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关键在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2020年前实现现行标准下57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我们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只有这个目标完成了,才能宣告中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了,否则就只是不完整的小康。“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欠发达地区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遵循。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顾名思义,就是使扶贫工作更精确、更准确。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户、区域环境等情况科学有序地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脱贫方式。通过30多年的扶贫开发,我国贫困人口大量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剩余的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的成本更高、难度更大,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015年6月,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只有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才能精准,才能使那些真正贫困的群众摆脱贫困,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

认知精准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找准工作定位。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着力推进精准扶贫。

对象精准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要“真扶贫、扶真贫”,把握贫困动态变化,讲求针对性,使投入的钱真正让贫困户受益。谁是贫困户、谁是要扶贫的对象都搞不清楚,那扶贫的效果可想而知。只有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才能真正摸清贫困底数,找准致贫原因,为定点“滴灌”打下基础,使“真贫困者”和“返贫困者”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扶持和帮助。

措施精准是推进精准扶贫的关键。推进精准扶贫,要瞄准目标人群,找准致贫症结,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我们必须根据贫困的类型和原因、发展的资源和条件,科学制定扶贫开发方案,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注重整体联动,实施区域性扶贫开发,着重解决制约发展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又要突出扶贫重点,加强对特困户的点对点帮扶,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扶贫措施”。

项目精准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建设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在扶贫项目策划时,要多到贫困地区了解民意,倾听贫困群众心声,真正把贫困地区迫切需要、贫困群众热切期盼的项目纳入扶贫范围,让扶贫项目成为贫困地区发展、贫困群众脱贫的动力之源、致富之源。

考评精准是推进精准扶贫的保障。考核既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精准的扶贫考评体系,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扶贫工作导向。贫困地区要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实施精准考核评估,必须充分运用统计监测、扶贫信息数据系统,着重突出扶贫成效,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建立健全精准扶贫考核问效机制。同时,要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方式,辩证分析贫困地区的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当前工作和长远影响,把工作重点和各类资源放在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上,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吉安市是革命老区,分布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区县和661个贫困村。“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我们更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指导,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吉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