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不是小问题
笔者在下乡采访中发现,我市各地农村对于如何处理好村民的生活垃圾虽做法各异,但毋庸讳言,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

□龙玉然

笔者在下乡采访中发现,我市各地农村对于如何处理好村民的生活垃圾虽做法各异,但毋庸讳言,重视程度仍有待加强。

农村地域较广,贫富差距较大,村民素质参差不齐,在环境卫生方面,相对城市而言,管理起来显得更为困难,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不能说不大。譬如我们常见的不易降解的白色垃圾被村民乱丢乱弃到山涧小溪中,甚至污染到地下水;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后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进入生活用水区,又被村民循环使用;露天焚烧各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产生大量毒素雾霾、危害村民健康,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污染往往对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在目前普遍存在的农村环保意识薄弱、基础设施硬件不硬的情况之下,如何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值得三思。农民生活好了是件好事,经济条件好的村庄自行建成垃圾处理场,也有专门的保洁机构,并且形成了一套可供借鉴的方案和流程;没有条件的,如能政府出资一点、村民筹资或者筹劳一点,甚至政府将其当作一个公益事业项目来做,倒也不是不可行的事。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个需要源头控制的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这项工作可谓重中之重。“规划先行,谋定后动”,我们不能再买“先污染、再治理”这样的账,因为如果非得等到严重污染后再动手,就需要花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经济代价,而且将严重牺牲我们的发展时间,若能在农村成功推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则善莫大焉。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