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清明”,低碳追思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赋予了追思怀远、清雅深沉的含义。清明节,我们该怎样过呢?

■  姜炳炎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赋予了追思怀远、清雅深沉的含义。清明节,我们该怎样过呢?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一些地方、一些人搞另类创新,使清明祭祀变了味,将庄重的节日变得粗俗、无聊。纸制豪华小车、精美别墅、美元冥币乃至三陪小姐……这些人把陈腐的生活方式强加给逝去的亲人,不仅侮辱了先人的人格,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还有的没完没了放鞭炮,引发山林火灾,给清明节制造了诸多不和谐的“噪音”。

静心想来,清明节的真正内涵是一种尊重生命的仪式,是人们向逝去的先辈、亲人、友人,庄重地送上思念和敬意。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士呼吁,要秉承绿色、低碳等文明理念,让追思祭祖更加“清明”。

人与自然相和谐是低碳的本质,与清明文化一脉相承。低碳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生活方式,本质是讲究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翻开历史典籍,可以说环境友好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周易》的“厚德载物”,庄子的“泛爱万物”、“万物与我并生”,还是孟子和荀子“仁民爱物”的主张,都意为人类和自然万物同是天地的产物。所以说,低碳追思与清明文化两者一脉相承。

心的怀念是低碳追思的基础,让追思更加久远。人世间真挚感情的流露,是心的怀念。1944年,朱德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忙于抗战无暇返乡,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儿子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意。文章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季羡林写的《赋得永久的悔》,同样引起了读者强烈共鸣。老先生追思母亲,深情地回忆了和母亲一生难解的情怀,“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文章语言质朴、平实,但通篇读后,让人直想哭,那是发自内心的伤感。心的怀念也就是精神上的怀念,无疑是世界上最长久、最动人的怀念。

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文化精神的传承。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更多的人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的祭祀方式。鲜花祭祖、网上祭祀等新风尚被广泛接受。更有人们制作环保绢花、植树栽草祭祀。还有的不开车,而是选择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参加祭祀,以实际行动响应“文明祭祖,绿色清明”的倡导。

以敬仰和思念之情,让低碳追思更“清明”。从你我做起,过一个绿色“清明”节。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