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净水清景宜人——永新全域推进农村清洁工程纪实
河岸柳枝吐绿,田野芳香四溢。村庄错落掩映,生态和谐宜居。如今的永新秀美如画,犹如世外桃源。这要得益于该县多年来全域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周智玮、本报记者周幸

河岸柳枝吐绿,田野芳香四溢。村庄错落掩映,生态和谐宜居。如今的永新秀美如画,犹如世外桃源。这要得益于该县多年来全域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近年来,永新强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整治,在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垃圾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全县各村根据自身现状、特点、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多位推动,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渗透到每一项工作中,营造了“大家动手、美化家园”的浓厚氛围。

老少联动  去陋习  展新貌

自2015年以来,埠前镇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管理网络,聘请环卫人员88名,制定七项运行制度,大力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镇已投资80万元建设垃圾压缩站,并淘汰了露天垃圾池等非密封性垃圾收集设施,更投资40万元购买71个可卸式垃圾桶,实现全乡覆盖。

该镇燕溪村辖5个自然村组,299户,1162人。人口基数大,管理难度也更大。为给农村清洁工程“保驾护航”,该村另辟蹊径,将村民按年龄段划分区间,以“老人为榜样,孩子来监督”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去陋习、讲文明”的良好氛围。

该村71岁的村民周新向,有三个儿子,家境殷实,却自告奋勇担任村中的保洁员。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未停下手中的扫帚和脚下的垃圾车,遇到乱扔垃圾的村民总是耐心劝导,就连闲暇时和老邻居们拉家常也不忘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他的带动下,保洁员队伍工作积极性高涨,都说“我不能输给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

与小学、幼儿园联合全面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孩子督促大人“垃圾不落地不乱扔”,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村委会利用节假日创办“家长学校”,向中青年宣传保护环境知识;全村定期发布测评测优公告,不断加强村民荣誉感。

科技助力  减量化  资源化

莲洲乡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通过“清洁家园、美丽莲洲”和“垃圾河道治理大会战”等行动,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奠定垃圾分类基础,营造“清、净、整洁”的宜居环境。2016年,(下转A3版)

(上接A1版)该乡荣获“吉安市美丽乡村建设优秀乡镇”称号。

该乡溶溪村更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搭上科技的快车,整村推进,开启了“垃圾存量减量化、可用垃圾资源化”农村清洁新模式,已于今年2月正式运行,全力打造全县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精品示范点。

该村采用源头简单分类减量、适度集中分片处理的方法,由村民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保洁员二次分拣,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理,不可回收的由乡镇转运进行压缩填埋;将可腐烂的厨余垃圾收入太阳能垃圾处理站,投入菌种后利用太阳光照提高垃圾分解的环境湿度,加速其腐烂,从而实现垃圾数量减少,并最终形成腐熟的堆肥。将堆肥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而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据统计,该处理站可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达30%以上。

此外,该村还投资了24万元新建了生活污水高氧化塘处理池和生物污水处理池,对农村生活污水进池集中处理,实现污水资源化。先利用菖蒲、芦苇以及荷花等生物的净化作用,对污水里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消化处理;再利用蒸氧设备增加污水的含氧量,加快有益菌和微生物增长,并在过滤池以及塘底铺设过滤砂、石头等,进行最终的净化。经过五次净化,水已清澈见底,据介绍,这些水既可以用作生活用水,也可以用于灌溉良田。

生态为先  村容美  乡风美

龙源口镇依托田园风光,抢抓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同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做好“拆、清、保、建”文章,拆除违章建筑和危旧土坯房,清除各类堆积物和垃圾,保护具有特色的建筑和记录村庄嬗变的物件、景观,修建环村公路、公厕和停车场等,变“脏乱差”为“整洁有序”,打造了一张“洁净宜居”的乡村游名片。

沿着成片稻田中一条并不十分宽敞的水泥路走进该镇枧渡村,随着一块“竹韵枧渡”的石碑拉开村幕,才知村内别有洞天。古拱桥、枧渡渡口、竹头神庙、景墙及雕塑,可谓一步一景,浓淡相宜。“桃花飞绿水,野竹占青霄”“云淡枝头春意闹,风轻墙外杂花红”的美景就这样鲜明地呈现在眼前,令人惊喜不已。

为灌溉农田,村内引山泉修建了一条穿村而过的水渠。多年来,这条水渠依旧清澈见底,径流不息。自该村清洁工程开展以来,乡村干部带头清理水渠,并引进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经物理沉淀过滤、生物降解、生态净化后水质可达直接外排标准。据规划,2017年年底前村内每家每户将安装排污管道,污水直接排放至无害化处理池,真正全面实行“雨污分离”。

环顾全村,每家每户门前都干净整洁,而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门旁粘贴的“门前三包责任牌”和“卫生户”“五好户”等荣誉牌。小小的绿色“责任牌”清清楚楚标明了“包卫生”“包环境”“包秩序”的责任。由该村环境卫生理事会进行卫生评比及定期巡查后颁发的荣誉牌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该村环境治理效果更为显著。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