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献给最伟大的母亲
来源: 中国吉安网 2017-03-09 16:18 我要评论 井冈山报社融媒体
小时候,我们只要一生病,母亲就会细心关照,喂药喂糖从不嫌烦,一边是母亲的味道,一边是子女的依偎,送入嘴里的每一勺,都是甜蜜幸福的味道。母亲是家庭中对我......

罗余作

三月,春花烂漫,油菜花开,即将迎来3.8妇女节庆典。此时此刻,最让我想念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小时候,听大人们讲:“女儿家是菜籽命。”那时我并没在意,后来随年岁渐长,眼睁睁地看着村里花朵儿一样迷人的姑姑姐姐转嫁他方,落在哪儿,便在哪儿生根、发芽、开花、结籽的事实后,便深信不疑。油菜花就是这些女儿的影子:美丽,清纯,活力四射,天生丽质。同样也是作为女儿嫁过来的母亲的影子:质朴,顽强,坚韧,奉献。母亲成为这个花季的风范。

地球有了母亲,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群山草木都衰尽了,母亲人性的光芒还能温暖如初,在任何可见和不可知的角落,温暖的燃烧着人类,以她的本能和达观的品味融入家庭生活。母亲的磁力,懂得不论走的再远,心总是放在家里。母亲以开明、健康、睿智、理智、善良和美丽惠及社会,成为这个星球的福址和未来的希望!没有太阳就没有花朵,没有母亲就没有人类。

孩童时代,只知道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有妈的孩子才有温饱。那时候,妈妈总是说,多吃点,才能长高。长大成人后,妈妈会说,找对象,要找会疼人的。再后来,就听不到了……世间万物皆有情,唯有母爱重于天。妈妈,开始我人生起点,牵挂我成长,不计我回报多少,只愿我过得更好。人们都想体味幸福,什么是幸福?有妈的孩子就幸福。

母亲一生管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只是对母亲一生的轻描淡写。曾经看着母亲一针一线、一锅一桌,总以为不过是穿穿针线、动动锅铲的简单事儿。却未能体会母亲的一针一线和一天天的餐桌里,都是对家父、对子女、对亲友的钟爱和期望。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母亲总会饲养几只母鸡,母亲说,蒸鸡蛋羹吃是最好的营养,蒸法也简单,鸡蛋加几勺温水搅拌均匀,没有其他任何食材。蒸好后表面有好多小洞,堪比月球表面,调料也只有黑漆漆的酱油。可我们觉得,这是天下最美的味道,连巴在碗边的蛋皮,也要用勺子刮得干干净净。后来,身体结实了,吃蛋羹也吃得少了,但那种味道却深深根植在我们的记忆里。长大后,我们跟母亲学习厨艺,第一道就是鸡蛋羹。母亲的手艺好,蒸出的蛋羹平整嫩滑。那个时代,鲫鱼很多,是家里最常吃的鱼。母亲把鲫鱼烧得肉烂骨酥,骨头和鱼刺能一起吃下肚。放学回家,进门就能闻到满屋子的香味。现在,我们依然会记得那个味道,属于母亲的那份特殊清香。母亲不管自己有多累,有多难,总是把最好的呈现给孩子。蒸鸡蛋羹是简单,可鲫鱼刺多又难清理。为了这道菜,母亲可要在狭小的厨房站立两个小时。那个时候,能吃饱饭就很好,想吃零食是奢望。可有一次和母亲上圩场,经过一个甜食铺,母亲给我买了一块米糕,从此那味道就在心里驻扎。小时候,我们只要一生病,母亲就会细心关照,喂药喂糖从不嫌烦,一边是母亲的味道,一边是子女的依偎,送入嘴里的每一勺,都是甜蜜幸福的味道。逢年过节,母亲也是极力张罗。正月的元宵、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等等都是母亲亲自操持弄好给大家享受。记得每逢中秋节,母亲总要用“火烧”卷饼当月饼。火烧其实就是糖包,在锅里烙好面饼,包上红糖,有时放点芝麻,然后压到模子里压圆,扣出来就成了月饼的样子。我们小孩子都在一旁观察母亲的烙饼活儿。月饼做出来来后,我们每人拿一个,小心翼翼地吃,惟恐里面的糖流出来浪费掉。回味那时的月饼,心中流淌的是真挚的亲情,贴心的思绪,甜甜的暖意。还有,老家过年有一个习俗,除夕过年温肉汤,就是往炖锅里放进鸡、肉、豆泡、桂圆等食料的混合汤。正月里来客人就端上一盆,这道用来待客最好的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吃了温补。

后来七五年家里搞房屋修建,生活益发比以前困难。为了孩子的前途,被生活折磨得清瘦的母亲,毅然咬咬牙,对我们小的孩儿说:“家里再穷,也要供你们读书。”母亲的话语,像一粒种子,像一颗石子落进了孩儿幼小的心灵,激起了层层涟漪。我们只有发奋读书,才能报答母亲的厚爱。母亲看到孩子读书用功,自然是既高兴又心疼。她能为孩子做的便是每天在灯下陪着做手里的针线活。而当我们长大懂点事的时候,母亲便安排孩儿干些活儿。那时,放牛、漫山遍野去收拾柴草,烈日晒着稚嫩的身子,荆棘刺破了双手,树桩扎烂了双脚。母亲含着眼泪,用热水敷平孩子身上的肿块,挑去一根又一根的荆棘。这是一个母亲的无限柔情与欣慰。因为在母亲眼里,我们幼小的心灵,不仅需要风雨的锤炼,更需要意志的磨砺。

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母亲一年到头辛苦操劳,精打细算。全家老小一年四季的衣裳都是她亲手缝制和缝补。缝制的衣服也是老大穿过后传老二穿。尽管这样,家里依然是入不敷出。常常靠养鸡卖蛋的钱来支撑着家里的生活开支。有一次,冬季的一个下雨天,母亲为我和弟弟缝补衣服,补得衣面是青一块,白一块。她告诫我们说:“笑烂不笑补,穷日子靠自己。”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从小养成了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时光荏苒,现在基本到了吃穿不用愁的时代。可以母亲依然保持俭朴的生活。有一次,我在家里款待母亲美酒佳肴时,她却伤感泪下:“过去家里贫穷,没有好酒好菜,现在有了,可惜你父亲却无福享用……”母亲说这些话时,声音哽咽,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想到父亲一生操劳,做孩子的还来不及好好孝敬他老人家,眼里禁不住泪水横流,悲痛难忍。那年,我们打算隆重祭奠父亲,母亲很受感动,给我们讲祭而丰不如养而薄的道理,她轻声地对我们说道:“孝是心底亲情的流露,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记得母亲70岁寿辰时候,我们几个做子女的决意要办几桌像样的酒菜,请一些亲朋好友聚会,让老人家高兴一回,也算略尽孩子们的些许孝心。然而,过贯了清贫日子的母亲,平静的对我们说:“过去,家里贫穷,我已经习惯了,只要能安然处之,我也就心安了。”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即使孩子们业已成就,母亲依然俭朴辛勤如故,对儿女们的严格要求也一如既往。晚年,她仍坚持自食自力,过着俭朴的生活。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她孕育了我们,给了我们深深的爱恋。母亲永远是这个家庭的核心,母亲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伊甸园。母亲是生命里那股温暖的不倦的风,帮我们不断拂去心头的迷惘,吹散头顶的阴霾,才有了这一片晴空。

母亲是家庭中对我们影响最深的人。她的音容笑貌,对我们的品德教育和事业上的全力鼓励与支持,我们是永志难忘。母亲离去后,我时有感到孤独,我怎么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怎么也不能面对她的离去,我躲着不去想,可是母亲的影响却无处不在,我知道她的精神已经浸透进我的身体,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了,直到我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无法改变。

今天,逢3.8妇女节庆典之际,作此篇以励志全家,更兼怀慰藉母亲!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