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共享生态福祉——吉安市打造美丽中国“吉安样板”综述
让绿色成为主色调,我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深化生态红线管控,率先在全省以市人大决议形式通过《关于加强吉泰走廊生态保护的决议》,出台了贯彻落实决议......

1

中心城区赣江风光带。记者郭弘毅摄

□本报记者颜茜

初春的小雨过后,吉安空气湿润而干净,让许多被雾霾袭扰的人们回到吉安后,不禁由衷地感叹:吉安的天真蓝,水真清,地真绿,空气真清新……

山水为韵,文化为魂,吉安生态魅力尽显。据统计,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保持在国家Ⅲ类标准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7.6%以上,空气优良率达90%以上。吉安被评为全省唯一全境入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设区市,还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殷切的嘱托和期许,化作前行动力。

一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上走在前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积极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发展绿色经济,做活山水文章,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融“绿”、增“绿”,让绿色成为城市建设大脉络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吉安人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我市紧扣“文化庐陵、山水吉安”城市定位,做好“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五篇文章。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在城南,小桥流水、庐陵人家、民俗风情,古后河绿廊犹如一条绿色腰带缠绕在城市的街区之中,将有着深刻文化印迹的城市精品“后河十景”串在一起,展现江南园林的绿色之韵。

在市中心,推进高品质主题公园+生态绿廊(城市街头小游园)+郊野公园布局,形成城市生态三级梯度格局;螺湖湾湿地公园、滨江内湖公园、正气广场、人民广场、白鹭洲公园等城市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乐园,推开窗就能见景、一出门就是园,这实在是一幅令人心动的图景,让人幸福感倍增。

在城乡,按照“五美”要求,坚持“八不八多”原则、“引农上坡”等理念,把“庐陵风”“客家情”“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等庐陵建筑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高标准规划建设88个中心村和872个村点,涌现了安茅线、敦永线、遂井线、苏马线等一批“见山见水、记住乡愁”、体现庐陵风格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清洁工程和污水治理初见成效,水库水质明显提升,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清、净、整洁”成为吉安人民群众近在咫尺的享受。

绿色城市,不仅仅是充满绿色空间的城市,更在于是管理高效、以人为本、适宜居住和生活的家园城市。我市着力塑造庐陵特色城市风貌,加快庐陵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推动儒林里特色古街完工,使吉安城更有城市肌理和文化记忆。

不仅如此,我市还完善城市道路体系,畅通组团连接“大动脉”,疏通老城交通“微循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启动城市快速公交和吉泰走廊轻轨建设……一个个行动在拉开,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吉安百姓幸福指数将节节攀升,一个令人心神向往、秀美便捷有序的宜居宜业之城正在逐步实现,未来的吉安一定将更加迷人。

护“绿”、守“绿”,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强后劲

绿色生态是我市一块“烫金”名片,不仅要让这“烫金”名片光辉永续,更要让它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吉泰走廊的龙头,全市工业的主战场,一年以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0%,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成为省级智能制造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集聚区。

在节能降耗上做“减法”,发展绿色产业上做“加法”,发展循环经济做“乘法”,是过去一年我市坚持生态经济的思路。我市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积极运用节能环保等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升企业工艺、装备、能效水平。深入开展燃煤锅炉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淘汰2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256台。我市重点在钢铁、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高耗能行业实施“节能改造计划”。“十二五”期间,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全市万元GDP能耗0.367吨标准煤/万元,较“十一五”下降了17.1%,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降耗成效位居全国各设区市前10位。

经济发展转型上,我市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发展格局。电子信息首位度产业占据全省近“半壁江山”,跻身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多个主要产品产能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斩获多个全省第一。

绿色低碳农业不断壮大,井冈蜜柚、高产油茶、绿色蔬菜、花卉苗木、珍贵楠木和有机茶叶等六大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579万亩,其中井冈蜜柚总面积突破30万亩,栽培面积居全省第一,井冈蜜柚成功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列入全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整合之首,全市累计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268个。

在泰和县苏溪镇旗山村,这里“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不砍一棵树”,真正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里不但历史文化悠久、人文鼎盛,而且目前正在竭力打造泰和蜜橘第一村。村民大部分发展蜜橘种植产业,种植面积约6000余亩,年收入达500多万元。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脱贫攻坚产业的培育相融合,才能真正让人记住这一方水土的乡愁、乡味、乡风、乡情。

爱“绿”、树“绿”,让绿色成为美丽吉安新底色

在吉安绿色崛起之路上,巍巍青山早已成为美丽吉安靓丽的“绿色名片”。透过这一张张“名片”,我们惊喜地发现吉安的山更绿了,林更密了,景更美了,百姓更富了!这正是吉安的建设者们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坚持生态、宜居理念,经过多年殚精竭虑而建设出的。

在吉安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许多骑着公共自行车的人,这正是我市倡导低碳出行、绿色出行所做的一项惠民工程,只要一张租赁IC卡就能骑着公共自行车畅行吉安了。低碳出行已经成为吉安市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我市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生态乡镇等创建活动,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机制,生态文化氛围浓厚。

让绿色成为主色调,我市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深化生态红线管控,率先在全省以市人大决议形式通过《关于加强吉泰走廊生态保护的决议》,出台了贯彻落实决议的实施细则,编制了《吉泰走廊区域生态保护规划》,科学划定走廊区域功能分区和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和市立公园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严格执行绿线管控,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等绿色生态工程,深入推进各类环境治理。从源头上防控污染物排放,决不降低环保门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为守住吉安的青山绿水,守护吉安的秀美家园,我市像抓经济工作、项目建设那样抓河库保护管理工作。我市实施“河长制”工作以来,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将“河长制”工作纳入各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生态补偿机制,对因失职、渎职导致河库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并建立了市级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问题督办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由市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由河流所经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河长,将组织架构延伸至村、组,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村、组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分片分段将责任落实到人,让水生态保护没有死角。

如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吉安,古老文明光彩依然,现代文明气息扑面;生态与产业比翼齐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一个绿色崛起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个春天我们迈着铿锵的脚步,继续向前。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