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论坛] 文明城创建不能仅“刮风”无“韧劲”
政府层面要把创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探索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以体制机制促创建的常态化。作为创建者和受益者的市......

□佚名

近来,中心城区各十字路口上的穿黄马甲、戴小黄帽的交通志愿者,成文明吉安靓丽风景线。不文明交通行为在他们劝导下得到有效制止。这些年,吉安都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广大的市民能深切感受到日益弥漫的创建气息。不仅志愿者越来越多,城区的路面洁净了,随地吐痰扔垃圾的现象少了,“牛皮癣”广告被取而代之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不少市民在享受诸多创建实惠的同时,也在担心:这样的文明现象能持续多久?

市民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一些城市的文明创建成效如同“昙花一现”。对于我市来说,文明城市创建决不是块虚晃的“招牌”,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的现实需求,是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市民“幸福感”的迫切要求。创建能否长效可持续,关乎的是政府的信誉、城市的竞争力、民生福祉,因此它决不仅是集中整治式的“刮风”运动,一阵风后就没了下文,更是一场需要“韧劲”的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保持“韧劲”首先需要正确的自觉自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时代所需、民生所盼,本质是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创“文”的过程就是不断为群众做实事、办实事的过程。另外,吉安创“文”有优势、有基础。光耀千秋的庐陵文化给了创建深厚的人文底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创建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等国字号荣誉更为创“文”添油鼓劲。只有干群有了共同的自觉自信,进而推动共建共享,文明才会在吉安持续。

保持“韧劲”关键要有长效行动。政府层面要把创建的好做法、好经验制度化,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探索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以体制机制促创建的常态化。作为创建者和受益者的市民,要以主人翁心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持创建行动,持续为城市文明添砖加瓦。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