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注”
读书,特别是阅读古典作品,往往都会有很多“注释”,或名之曰笺注、诠释、集解等。尽管这些称呼,所表达的具体含义是有一定差别的,但其归旨,却还是落脚在对原......

读书,特别是阅读古典作品,往往都会有很多“注释”,或名之曰笺注、诠释、集解等。尽管这些称呼,所表达的具体含义是有一定差别的,但其归旨,却还是落脚在对原文的“注释”上。

因此,读“注”,就显得十分重要。

“注”,其最基本的作用,自然就是帮助理解原文;但会读书的人,却能在读“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内容。

复旦大学的王水照教授,在教导他的研究生时,就说:“读书要读注,学问多在注中。”何以会有如此一说?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到了唐朝,有了李善的注。而李善的注,是在总结前人注解的基础上,集大成而成的。单是征引的古籍就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有的一些,现在已经失传。他的注释,不仅能帮助人们理解词义、典故,还是文字训诂和校勘辑佚的重要参考资料。所以,现在一套李善注的《文选》,其信息量,已比《文选》所收集的诗文本身,多出了数倍。但该书也存在缺点:只重释事和辞藻溯源,却忽略了文意的分析。

《三国志》是晋朝陈寿所著,陈寿死后一百三十余年,裴松之为之作注。据史料记载,裴注《三国志》,引用的魏晋人的著作多达二百一十多种,其中许多书,宋以后就不存在了。一般的注释,大多都把重点放在训诂上,而裴注,则是把重点放在史料的增补和考订上,而且所引资料,大多还是首尾完整的,如此,就使“裴注”,多出陈寿原著字数数倍。换句话说,裴注,极大地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故尔,读《三国志》,能不读“裴注”吗?

《庄子》一书的版本,可谓不计其数,但现在大家一致肯定和推崇的,大概还是清人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何以如此?只因它是一个“集释本”——集各家注释之长而成的一个本子。不仅资料丰富,也为学习和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样的书例,还有很多,难以一一例举。

那么,读“注”好处何在?

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读“注”,可以帮助理解原文,亦可以博识;对于研究者来说,则可以从“注”中,获取丰富的研究资料,甚至于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

而对于一位写作者来说,其意义,则更为大矣。

我一直认为,作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生活型作家,另一种是读书型作家。生活型作家,其写作的源泉,完全来源于生活积累,一旦生活积累写尽了,那么这个作家,也就“山穷水尽”了。而读书型作家就不同了,只要读书不辍,其写作的“资源”,就源源不断。所以,有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就说过:“要写作,先读书。”著名作家张炜,在一次报告中也曾坦言:每天读书,不少于六万字。

我不是著名作家,我也不敢说自己是一位“读书型”作家,但我可以无愧地说,自己是读书不辍的。而且,在读书读“注”中,我获益良多。

我借助读“注”,理解原文;通过读“注”,获取史料知识、获得读书的方法,了解某事某地的风物民情,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和认识水平。

更重要的是,我能在读“注”中,受到启发,找到写作的“切入点”,成就自己的一篇篇散文随笔——这就是成果。

王水照教授说“学问多在注中”,信也。读书,不能不读“注”。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