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规划为矩 秉承庐陵风韵 吉安市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今年,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以扩权强镇、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保护等建设为抓手,统筹兼顾,既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又不断使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

中国吉安网讯(黄帮初)今年,市城乡规划建设局以扩权强镇、特色小镇、传统村落保护等建设为抓手,统筹兼顾,既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又不断使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

全域规划,村镇建设规范有序。该局以规划为矩,用规划城市的高度来规划村镇,用管理城市的精致来管控村镇。将全域规划纳入顶层设计,注入“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内涵,注重呈现地域特色和文化文脉。按照“八不八多”理念,打造了杨万线、敦永线、遂井线、青东线等美丽乡村示范带和一大批样板镇、精品点,延续了村镇肌理。“八个禁止”守底线,一方面,修订完善了新的农民建房管理规定,铁心硬手抓管控,着力整治农村建房贪大求洋杂乱现象,杜绝沿马路、占耕地、开“天窗”建房。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空心村整治、移民搬迁和“引农上坡”,节约耕地1.8万亩,既满足农民建房需求,又集约节约耕地。仅吉安县2016年就拆除危旧土坯房155万平方米,拆除后形成的宅基地资源可满足全县20年的农民建房需求。

镇村联动,百姓生活宜居宜业。该局以镇村联动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工业化、信息化促带传统农业,以社区建设标准来完善、延伸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目前,202个乡镇启动了镇村联动建设,140个乡镇基本完成了庐陵风格整治改造,7820个村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注重特色立镇,重点抓好历史重镇、旅游名镇、产业新镇、吉泰走廊卫星镇等开发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个传统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争取到中央财政、省财政整合资金1亿元实施各项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积极协调发展乡村旅游,搞好农旅结合,“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逐步成型。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把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一纳入城乡统筹发展,推动项目资源重心下移、向村镇倾斜延伸,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37.3万户农村用户解决了低电压问题,130万农村居民实现了卫生饮水。组织实施了安居工程建设,建设市级集中示范安置点28个,县级集中示范安置点192个。今年,共安排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47159户,截至11月份开工了44765户,开工率达95%。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规范建设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村便民服务站,让群众“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指导43个扩权强镇试点镇全面完成小城镇建设“十七个一”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为提高农村建筑工匠技能,保障房屋质量安全,协调劳动、人力资源等部门,统筹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组织了农民工匠培训28期,发放建筑资格证书6330本。

治理帮扶,回味乡愁秀美便捷。该局以村镇治理为抓手,以理念帮扶为纽带,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村镇回归乡土的原汁原味,回归守望相助的真情世界。在小城镇和村庄建设中,大力倡导和坚守庐陵风格和客家风情,使之与庐陵文化一脉相承,与山水地貌和谐统一。遴选出30套庐陵风格的农村民居设计方案和35套农村土坯房改造户型方案,免费供农民建房选用。全市涌现出“耕读黄南”“客家碧洲”“红色三湾”“文化怀忠”“陶瓷永和”等一大批独具韵味、留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心村实施“生态疗法”污水处理,提升村庄“颜值”。探索推广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到每个乡镇有一支环卫队伍、每个自然村至少有一名保洁员,88个中心村点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处理,43个扩权强镇试点镇都推行乡村污水处理机制。通过存量垃圾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相结合,让广大村镇更加整洁、干净、宜居。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