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旅游+”——青原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纪实
该区围绕3小时经济圈,适应游客出行需求,精心设计旅游线路,编排了庐陵文化、佛禅文化、名人文化体验游和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在省旅发委举办的“江西风景独......

彭生苟

醇美青原———文山故里,正气家园。

建区以来,青原区按照“全域景区化”的发展目标,坚持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领域共享的新型旅游发展格局。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区接待游客9.46万人次,同比增长21.52%;门票收入96.69万元,同比增长27.88%。今年2月,青原区成功列入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如何走好“全域旅游”这盘大棋?近年来,青原区按照“旅游+”思路,推进全域旅游新景区建设,已成功创建了3个4A级、2个3A级景区和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等金字招牌。

“旅游+文化”

实施文化保护工程,提升核心景区品质。该区先后举办了纪念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纪念行思诞辰1340周年、青原庐陵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承办了全国古村落保护现场会、全国红色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等全国性研讨活动。东固、富田、渼陂、青原山四大景区结合自身特点分别推出了“品东固名小吃,跳乡村广场舞”“享状元才气,圆学霸之梦”“端午诵经典,渼陂任你行”、阳明书院雅集活动等文化旅游营销活动。

该区围绕3小时经济圈,适应游客出行需求,精心设计旅游线路,编排了庐陵文化、佛禅文化、名人文化体验游和乡村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在省旅发委举办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中,青原宗教文化旅游线路获入围奖;在市旅发委举办的“周边游+健身”线路大赛中,“富田、东固二日亲子游”获最佳奖。

“旅游+乡村”

如今,走进青原区,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看农家景、享农家乐已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岸,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吃上了“旅游饭”。

该区高标准建设了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列入5个省级重点支持的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流转土地1.2万亩,累计完成投资近1.5亿元,仅2年时间,落户企业20余家,示范园的农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区平均水平,成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风向标。全区涌现了七彩生态园、熙龙生态果蔬休闲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项目。富田古镇成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渼陂古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匡贤明、李子平、匡平富等6人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旅游+扶贫”

集“红色经典、民族风情、古老家园”为一身的青原区,旅游资源天然禀赋。国家旅游局的对口支援让青原旅游更上一层楼。

据富田镇党委书记赖厚春介绍,1800多年历史的富田古镇,巧借精准扶贫政策优势,不断加大旅游策划、宣传、营销力度,全镇从事旅游的村民有60多户,带动了150多户贫困户脱贫。

富田古镇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近年来,该区紧抓国家旅游扶贫实验区创建的重大历史机遇,整合财政、农林水、红色旅游、扶贫开发等10个项目资金,集中捆绑扶持旅游项目建设,用旅游“金钥匙”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精准脱贫。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00多户家庭从事旅游业,营业额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0%,乡村旅游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

“旅游+研学”

前不久,该区旅发委与东井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负责人、投资意向人等,就推广研学旅行市场开展专题调研,紧扣做活研学旅行,做大客源市场这一主题开展深入交流。此举是该区积极培育研学旅行市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研学游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逐步推行。青原区内旅游资源交相辉映,富田古镇今年又成功被列入全省首次确立的5个研学基地之一,非常适合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区旅发委主任龙艳华告诉笔者。

为做大研学游客源市场,青原立足实际,逐步完善软硬件,积极拓展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引入专门从事旅游开发的企业,通过保姆式服务,为旅游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一批能全域介绍青原景区的导游和现场教学的老师,制定优质的研学旅游线路,并通过“旅游+互联网”模式,将旅游线路推送全国。

此外,该区充分发挥区内红色培训机构的带动作用,依托“苏区文化”,开展红色教育培训,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全国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基地;依托净居寺禅宗祖庭地位及其远播海内外的影响力,打好“佛禅文化”牌,开展佛禅文化研学游活动;依托“东南邹鲁、西江杏坛”的阳明书院文化,打好“理学文化”牌,开展理学文化研学游活动;依托渼陂、富田、陂下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深厚的传统文化,打好“庐陵文化”牌,开展庐陵文化研学游活动。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