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庭生活非常拮据,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庭生活非常拮据,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外公外婆重男轻女,一直想生个儿子,但天不遂人意,生了两女儿,母亲是妹妹。外公是村里的劳动模范,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对子女要求异常严格。母亲从小就被当“女汉子”养,重活、累活都要干,农活、家活都要学,这也培养造就了母亲独立自主、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争强好胜的性格。

母亲从小聪明好学,虽然只上了两年学,但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母亲辍学后就再没拿起书本,但她心灵手巧,家里的很多生活工具都是母亲自己做的。母亲经常上山采集一些野菜、野果做出可口的美味,改善我们的伙食,她给我们的印象是无所不能。

母亲的婚姻是不幸的,我父亲因病早逝,留下了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当时最大的姐姐只有8岁,最小的还在母亲腹中。父亲过世时,家里只剩2间破旧的、四面透风的土坯房,还有一屁股的债。用母亲自己的话讲,当时眼泪都哭干了。

小时候也经常听到有人劝母亲,丢下这些孩子别管了,自己找个好人家嫁了,过自己好日子去,没必要在这里受苦受累,而且你这样下去,还不知道苦到何时是尽头。小时候我们最害怕、最担心的就是母亲丢下我们,我们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找母亲。相反,母亲不仅没有丢下我们不管,而是既当爹又当妈,尽力给我们家的温暖和安全感。

后来,陆续也有人给母亲介绍对象,记得有一次,有人介绍了一个,母亲自己也比较满意。而我们这些略懂人事的小孩是排外的,生怕别人把母亲抢走,当天晚上我们躲在被子里哭。母亲听到哭声没有问为什么,只是深情地抚摸着我们的头,静静地沉思。从那以后,任何人给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拒绝。母亲30岁出头,就开始守着我们这5个孩子相依为命。

没有男人的家庭是没有支柱的。记得我6岁时,有天半夜,母亲突发高烧,并发牙周炎,一向坚强的母亲难受得不断呻吟。我们几个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哭成一团。母亲把我们紧紧地搂在一起,叮嘱我们:“妈妈要是走了,你们去乞讨要饭时,要互相照顾,哥哥姐姐更要照顾好弟弟妹妹……”母亲几句软弱的话重重地砸在我的心坎上,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离一名乞丐、一名孤儿的距离是那么的近,当时想要是有个爸爸多好啊。后来,好心的邻居听到哭声赶来,把母亲送到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

母亲可以说是吃尽了生活苦头、受尽了冷言蜚语、看尽了别人脸色,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是母亲的家常便饭。但她还是凭借着自己坚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不屈的性格,一步步挺过来。

当时家里唯一的经济收入是种8亩水稻,母亲经常起早摸黑,风里来雨里去,没日没夜地拼命。有时天没亮不敢出门,就带上我们,我们在田间地头睡,她在田地里劳作。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赶上改革开放好时机,政府在家门口新建了菜市场,母亲就开起了小饭馆,卖起了米酒。凭借着她的勤奋努力、苦心经营、省吃俭用,家里的经济条件才逐渐好转。

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吃亏是福”,这里有自我安慰的成分,也饱含着被逼的无奈。母亲吃的最大亏就是建房子被骗的事。当时开小饭馆有了一些积蓄,母亲张罗着建新房,承包给了一个外地的包工头,但因下雨赶工程,房子没建多高就塌了,当天包工头卷走了所有建筑材料。偏偏祸不单行,没过两天,家里又遭贼了,家里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母亲哭过、恨过,但母亲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擦干眼泪更加坚毅地站了起来。母亲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为我们的成长树立了标杆。

母亲是勤俭的,一方面是因为家里穷所迫,另一方面也是生活习惯。小时候,我们经常是有饭没菜,吃得最多的菜是霉豆腐,母亲还经常让我们比赛,看谁一块霉豆腐吃的饭多。别人家的孩子过春节有压岁钱、新衣服,而我们的压岁钱是1毛钱(春节后还要还给母亲),新衣服是别人送的。也正是因为母亲的节俭,家里的经济生活逐渐地改善,我们兄妹五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记得我刚上中学时,由于饿得慌、馋得慌(半年没吃过肉),我放学回家偷吃了别人的剩菜,后来被人发现,指着母亲骂没教养,母亲上来就打了我三个耳光,我被打得抽搐在地、缩成一团,母亲见状后,吓得疯了似的抱起我往医院跑,撕心裂肺地哭求着:“儿呀,妈妈错了,妈妈再也不打你了,妈妈求你了别有事”。母亲的这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儿是母亲心头肉,打在儿身上,痛在娘心里,没有哪个母亲是不爱自己孩子的。经过这次事情后,母亲再也没有打过我们了。

母亲从小就要求我们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安份守纪。印象特别深的是弟弟想吃零食偷了她5毛钱,后来心里害怕又不敢还回去,花了3毛钱买了笔记本和铅笔,留了2毛钱。母亲发现后,硬是把弟弟打了一顿,罚跪了两小时。这件小事对我们触动很大,在无形中把纪律规矩的戒尺在我们心中立了起来,我们兄妹五人从小到大,都是老老实实做人。

“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我们长大了,白发也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以前在我们心中高大的形象变得瘦小。她依然保持那份勤劳、俭朴,干苦力的活,穿便宜的衣服。当我们给她钱劝她别去劳累时,都被拒绝,她经常对别人说,“趁自己现在还能干点活,给孩子减轻一点负担”。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