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记的心声——井冈山报记者对话吉水县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毛青春
严谨、倔强、认真、负责,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是吉水县国土资源局的主任科员;他在水田乡挂点孔巷村、桑园村快六年,也是全县年纪最大的一名驻村干部;他今年59岁......

□王薇薇、本报记者吴广城

严谨、倔强、认真、负责,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是吉水县国土资源局的主任科员;他在水田乡挂点孔巷村、桑园村快六年,也是全县年纪最大的一名驻村干部;他今年59岁,是村里当之无愧的老书记……

他是毛青春,几年来,他在扶贫村的点点滴滴感染着村里的每一个人!近日,记者再次深入吉水县水田乡桑园村,对话扎根基层,不图回报的毛青春,聆听这位老书记的心声。

记者:2010年底到2015年底,从孔巷移民搬迁安置到脱贫致富,您在孔巷村整整待了五年。今年,组织上任命您为桑园村党支部书记,以脱贫攻坚为第一要务。作为快退休的干部,您这么坚定地扎根基层,帮扶困难群众,许多人感到不解,您这是图啥?

毛青春:确实,村里很多村民问我:“你年纪这么大了,当官是没指望了,这乡下地方也没钱给你图,你来水田图啥?”我说:“我不图其他,就图你们支持我,图你们的日子越过越好。1981年至1987年我在水田工作,我的妻子、儿子也分别在水田工作过8年和4年,可以说,水田人民养育我家两代人,我对这里的每一位群众、每一寸土地、每一棵草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我希望水田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记者:看得出,您对水田有很深的感情。都说农村工作难做,您是怎么看的?

毛青春:我的性格有一股牛劲儿,都说移民、征拆是天下两大难事,但我不怕,我不服输,也不服老。我常常跟年轻的乡村干部说,再难的工作,只要把它当作乐趣,就越干越有劲。

记者:据了解,桑园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该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贫困程度?

毛青春:桑园村全村768户,2912人。全村3205亩耕地,人均耕地1亩多,村民守着这一亩三分田过日子,收入单一,且无集体经济。村里林地资源丰富,但一直未得到开发利用。另外,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113人,多因病致贫或返贫,主要靠政府低保救济维持生活。记者:那您是怎么开展脱贫工作的?毛青春:一上任,我就展开调查摸底,并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全体党员座谈会、群众代表大会,最终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产业扶贫思路。

记者:“点线面”的扶贫思路,听上去挺新颖,您能否详细介绍一下?

毛青春:脱贫致富,首先要聚焦一个“点”,即因户施策让贫困户摘帽。根据在孔巷村的脱贫经验,我鼓励和引导贫困户利用县里给予每户的5000元产业帮困基金,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基础,与当地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股份式、合作式、租赁式“三式”合作,以土地、技术、资金入股,或与合作社合作发展,无劳动力的红卡户也能通过租赁土地或资金入股取得报酬,实现兜底保障。目前,村里已有39户贫困户加入到两个养牛专业合作社,按贫困户与合作社利润四六开算,一头母牛每年可产一头小牛,一头小牛可卖42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户红卡户能增收800-900元。

“面”上扶贫,是指整村的脱贫致富。桑园村有12630亩山地,适合种植高产油茶、高山云雾茶、高山毛竹、井冈蜜柚等作物,但一直未得到开发利用。今年,村里决定种植3000亩高产油茶,已完成选址,正在清山。选择种植高产油茶是经过综合考虑的。高产油茶3至5年便挂果,第8年进入盛产期,按照现在的行情一斤40元计算,一亩纯收入可达5000-5500元。此外,村里去年已种植150亩井冈蜜柚,明年开春准备扩大种植面积。

而串起“点”“面”的这条“线”,就是村党员干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想一是擎起党旗的红旗手,二是化解矛盾的高手,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能手,我始终朝这三个方向努力。

记者:明白了,贫困户脱贫是关键,通过“三式”合作首先让贫困户脱贫,而面上脱贫旨在通过培育集体经济,促进整村长远发展。这些都是产业扶贫内容,桑园村脱贫还有其他方面的举措吗?

毛青春: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政策,目前,村里正在实施安居扶贫。桑园村人口多,村中央地段因许多土坯房等旧房无人居住而形成空心村,村外围建房杂乱无序,曾多次被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点,本是改变村庄旧面貌的好机会,但因群众对补偿标准不满、对宅基地分配意见不一等,导致这项工作一直难以推进。

记者:刚才我在村里转了转,看到村里中央地段已经拆了很多旧房子,您是如何推进这么大的拆迁工程呢?

毛青春:桑园村需拆除的旧房面积有1.8万平方米,7月初,我和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因为1983年、1987年我曾两次挂点桑园村,跟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都很熟,我上门和他们交流谈心,希望他们能支持工作,发挥带头作用。

记者:效果怎么样,他们支持吗?

毛青春:一位老书记骂我,“现在你来当书记,你就来拆我们房子。”我不生气,开玩笑答,“我不是来当书记,是来给你们当儿子伺候你们的。”起初是不支持的,但我有耐心“磨”,他们总会被我“磨服”。

记者:有没有碰到一些“钉子户”,是怎么“磨服”他们的呢?

毛青春:80岁的周连和嫌补偿标准低,儿子又在县城居住,他们这么一大把年纪,不愿意搬到县城去,因此坚决不同意拆房。我理解他们的难处,但房子一定要拆。我不怕他们发脾气,厚着脸皮反复上门,讲政策、讲道理、讲感情,并且腾出村里卫生院两间房,安排给他们居住。最终,老两口同意了拆除旧房。

记者:通过反复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确确实实为群众考虑得细致周全。您做了这么多年农村工作,有什么感悟吗?

毛青春:做了这么多年农村工作,我总结了一点,和老表打交道,一定要有耐心“磨”,带着真情去和他们沟通,切实为群众着想。千万不能硬碰硬,否则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加重工作阻力。从启动旧房拆除至今一个多月,已拆除1.6万平方米旧房,其中没有一例阻工或上访。

记者:您做农村工作确实有“一手”,令人钦佩。现在,桑园村群众逐渐闯开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您心里是怎么想的?

毛青春:我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明年我就到了退休年龄,但今年才是桑园村“十三五”扶贫计划的第一年,组织上需要我干几年,我就接着干几年,群众需要我,我就继续留下来。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