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里有大文章——万安探索“老城改造+”促城市建设升级纪实
金秋时节,走进万安县老城区坛上巷,独具魅力的儿郎文化展示馆,修旧如旧的晚清、民国古建筑,功能完善的城南社区服务中心……俯仰之间,崇尚自然、古朴厚重的文......

□许斌、郭忠莲

金秋时节,走进万安县老城区坛上巷,独具魅力的儿郎文化展示馆,修旧如旧的晚清、民国古建筑,功能完善的城南社区服务中心……俯仰之间,崇尚自然、古朴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是该县尝试“老城改造+”的成功案例之一。

近年来,该县在推进老城区改造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实施温和渐进的“微改造”,充分挖掘老城区潜在资源和优势,保护和修缮文物古迹,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延续历史文脉,保存城市记忆,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县情的“老城改造+”带动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老城改造+补齐民生短板

“城改顺民意政通人和,党恩暖人心安居乐业。”在坛上巷,居民用对联表达了对老城改造的拥护。

改造前,老城区许多房屋破败不堪、布局凌乱、杂草丛生、设施老旧,群众出行难、入厕难问题异常突出。

老城怎么改,群众说了算。牵头负责改造的芙蓉镇干部肖结说:“在改造过程中,每一步、每一个方案都充分尊重民意,公开透明操作,始终把群众的需求考虑在前。”变城市美容为功能再造,该县把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先后修通了联户巷道,铺设了供水、排水、排污等设施,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使老城区“逆生长”出新家园。

老城改造+传承历史文化

城南是万安老县城中心所在,悠悠赣江傍城而过,千年古城墙围城而建,城区内明清时期古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交织排布,蕴含红色文化、十八滩文化等丰富的历史资源。

该县遵照“减量、透绿、留白、传承、坚守”的原则,坚持“危房拆除、旧房维修、修旧如旧”要求,一方面对质量较好、有文物价值的一律加以保留,部分完好的一律进行修缮,先后修复了万安古城墙、专员楼,重建了儿郎文化展示馆,重现了儿郎灯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做到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让广大市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另一方面,对已破败无法修复的一律拆除更新,对改造范围内的其他建筑也统一装饰,保持旧巷子、旧街道的原有风貌,达到古朴自然、清爽大气的效果。

老城改造+完善功能配套

“社区服务中心就在家门口,新的农贸市场也正在建,办事、购物、上学、休闲都很方便了,真的蛮好!”今年70岁的刘绍淇是城南老居民,谈及对老城改造的最大感受,他乐呵呵地说。

该县把老城改造与“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建设同步实施,城市功能配套与社区服务管理一并推进,先后建成了一批集事务管理、图书阅览、求职服务、网络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创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同时,该县还实施了保育院整体搬迁项目,启动了城南农贸市场建设,完善了公共停车场、休闲小广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聚集了老城区人气、商气和活力,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城改造+做大休闲旅游

“改造后,来这里游玩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到万安,都喜欢到这里来寻找回忆,都说政府这件事干得漂亮。”城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朱钦芳说。

致力街区变景区,该县先后实施了北门河片区、坛上巷片区、凤凰路沿线和沿江古城墙片区改造,专门规划建设了灯会戏台、灯会广场等景观节点,全力将老城区建设成为具有城市生态旅游、街区历史文化旅游功能的综合休闲街区,放大老城改造的旅游综合效益。同时,着眼与县城旅游相互呼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打造了高陂田北农民画村、枧头花花世界观光园、红豆杉养生谷等一批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项目,做强了全域旅游支撑。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