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安得闲读如许
庐陵文化生态园,螺子山下,古街,有一家书店,名叫“随喜”。

随喜书店

     

读书

     

抄经

     

青年艺术沙龙(左一曾伟)

     

抄经课

     

书店一隅一     

庐陵文化生态园,螺子山下,古街,有一家书店,名叫“随喜”。

随喜书店还未开张,我就预感会是个小惊喜,因为开书店的人是曾伟,一个慢慢交往慢慢给你一点点带来惊喜的人。

这两年,耳边鲜有传来吉安本地书店开张的消息。在这个APP网络客户平台就能搞定一切的当下,实体书店已经举步维艰,光靠卖书生存的书店,更是寥落晨星。虽如此,但每个时代总会有少数人逆潮流而行。所以听到有新开的书店或书吧,我还是会暗地里有点儿心动,当然,书店卖什么书已经不构成吸引,可它是什么人开的、开在哪儿、长什么样子,隐约就会有一些好奇。

我很深信“书店是城市的灵魂”一说,一直渴望吉安能有一家心仪的书店。环境清幽,窗明几净,店主知书儒雅,从书的摆放和店内的细节布置可见主人的学养品位。

也许每一个文艺青年心里,都曾经有一个书店梦。反正我就不止一次做过开书店的梦。倒是在这年头,是随心所欲拿起一部手机,还是颇费踌躇翻开一本书,之间的选择,需要纠结的人已经不多了。尽管已多年不去书店买书,可我仍然需要书籍,且我相信仍然有人和我一样,看到好书,就想占为己有,哪怕家中书已堆积如山,哪怕囊中羞涩。

怎么买书还能把人买穷了么?至少过去是有的。这个“过去”其实也就是早个十几二十年,这个“过去”即便没钱买书,也会千方百计从图书馆或租书屋里借来,如饥似渴从头到尾把书翻烂。现如今不大有人会这么干了。电商时代,促销、推送、一键下单、货到付款、包邮,包退换,各种便利,买书好像也跟叫个外卖快餐差不多了。

当然,曾伟可不是开“快餐”店的,更不是送“外卖”的。2016年春天,随喜书店开业了,显然,逆潮流而行的书店必得有它的独到经营方式,请容许我为“随喜”插播一段小广告:在这里,书既可卖也可免费借阅,随书赠送的是你在书店阅读体验、交流的时光。

大概,买到一段“美好时光”这样的消费是天底下最划算的吧?何况这个“买”,甚至不用费你的金钱,需要的,是花上你一点时间。

有书可读是美好的。

汉字有一种天生的美感,唯纸质阅读独有,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坐拥书丛,一卷心仪的书在手,缱绻厮磨间,不问光阴下落。若你非要问这种美感有什么用呢?我想,它的的确确是一种“务虚”而毫无“绩效”可言的事情,它唯一能够对抗的,便是一个字:“忙”,即心死,人若如此,或许也不会有闲情走进一家书店了。

万事从细节开始,开书店也一样。

2010年,曾伟26岁,从北京回到家乡吉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会有走出去的想法,打开窗户看外面,看众生,看世界,他也一样。但曾伟骨子里其实是一个传统文人,他对文、史、哲和佛学的多年偏好,致使他的言谈举止看起来显得比较“另类”。尤其是在一群青春时尚的型男潮女中,他蓄着一撮山羊胡子、着中式长衫的模样更是格外“扎眼”,以至于我第一次见到他,误以为是哪里跑来的一位“道士”,不懂仅仅二十多岁的他何以长得这样“成熟”。

回到家乡的曾伟一直都在从事与庐陵文化相关的工作,在日积月累重新打量这片土地、及其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曾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切,他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与决断,他要在家乡的青山绿水间,种下一棵“树”,这棵树的名字就叫“随喜”,他希望“随喜”慢慢地生根发芽,御风沐雨,枝繁叶茂……

什么是“随喜”?———随心转物(随心态、机缘,不回避、不断言),喜舍慈悲。

“随喜”不是一家单纯意义上的书店,其实曾伟想要通过书店这一具象的载体倡导的,是以读书为主的精神支柱,润物细无声的阅读方式及生活方式。

佛家有“善知识”之警语,“善知识”即有“善读书”之意,善读者,多半能“知、见、觉、行”,既可“做好人”,更可以“做好事”。

随喜书店开业了,陆续的,办起了“随喜国学讲堂”,“随喜艺术沙龙”,“随喜抄经”,“随喜好书推荐”……

如果你对“随喜”还有迷茫和不解,那我们来听听曾伟在第一期“随喜青年艺术沙龙”中说的话,或可见微知著。

“出于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认知,我们渴望保护和延续庐陵文化,渴望在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壤上创造更美好的心灵家园。因此,随喜有了创办庐陵青年艺术沙龙的想法,随之也有了以‘艺术、思想、土壤’为主题展开的第一页篇章。

庐陵青年艺术沙龙,旨在聚集一群有思想,追求纯粹艺术的青年,基于我们的使命感和最内心的需要,共同创造一个平台,挖掘一片净土。

在这里,我们相互滋养,共同进步。让我们不随物欲绑架的时代沉浮,不沦为艺术生活的旁观者。这里可以有文学、书法、美术、茶道、教育、音乐、摄影、花艺、设计以及一切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的艺术。没有特定的边界和框框将我们束缚,只愿赋以自由和思想,让我们享受真正纯粹的艺术的魅力。使心灵能时时安住在一定的高度,不至于随波逐流。在不断前行中,积攒更多内在力量,滋养自己,润泽他人。从而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回头审视庐陵文化并为保护、传承它们而奔走相告。

开头不易,望灯火相续,晨暮持之……”

是啊,开头不易,小半年过去,“随喜”坚持下来了,看看他们每一期的沙龙主题:

第一期:闻水,听风,谈经;第二期:跨界交流的意义;第三期:信仰的力量;第四期:“知行合一”言感悟……

忍不住为他们击节,抚掌!

你在看书,书也在看你。寻找读书的环境,挑书、翻书的过程中滋生的情愫,是书店衍生的“书时光”。一本书能被收纳,是一种因缘,也是一个故事,情怀深意,人生际遇,因书而生。

书店的陈设,则寄托了主人的一种思致、风雅与好尚。曾伟对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很是崇仰,他认为先人无论在智慧还是审美情操上,都给今人留下了丰厚的积累,他研究和收藏古玩就是基于此。他说,琴棋书画对于中国传统文人并不是吃饭的职业,而是陶冶性情的爱好,如果用我们现在的东西跟老祖宗的审美比较一下,有时候,一个断壁残垣,都会让你长跪不起。

随喜书店里,既有饱经岁月沧桑的古器文玩,又有绿意盎然的萌萌多肉植物;既有古旧的经书、线装书、活字印标本,又有当代青年书画、陶艺、插花等作品,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审美的有机穿插渗透,巧妙地营造出了书店独有的气质。

这样一个既清新又古雅的氛围里,嗅不到一星半点的商业气息,有花香、熏香、茶香、墨香烘托书香,如此阅读,实在是雅致得近乎奢侈。

而这,仅是外在的“阅”,内在的“读”呢?

书是具有聚集性、粘性的,“随喜”想要构建的,是一种立体式的阅读。什么是立体的阅读呢?应该是人与书、人与人、人与书店对话的空间;是阅读和文化体验的空间。不断完善的细节,书店建设,创作,逐步的充实和丰满,就像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在心智上的多态,在一种身心平衡的状态。

是也,阅读是一种状态。用一段时间去置换一段时间,用一个空间去置换一个空间的状态。世界、书本、身体,构成了阅读的基本要素,三者之间的关系有趣又奇妙:世界存在于书本,书本被身体掌握,身体又处在世界的某一处。在书中,你发现自己既是世上千万人中的一个,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个。

好比我曾经不懂抄经和阅读之间关联,的确,阅读不是每个人的必需,抄经就显得尤为小众。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充满嘈杂声音的世界上,渴望一种安宁,这种安宁是内心的宁静。就像饮茶,听音乐一样,也有人选择抄经,打坐,禅定,这是一种寻找安宁的方式,渐渐融入的生活方式,或可说,这便是人性永恒的需要。

曾伟说,我们不可能因为乘船上岸的人少了,就把码头取消。

静心息虑,静坐观心。当我们的心在不断向外求时,止住,就变得非常珍贵,静心,闻墨香,抄写经书,方寸之内,观看细微变化,亦是无穷浩瀚。这怎么不能说是一种立体的“阅读”呢?

我深以为然,但闻其侃侃而谈,启人心智。又问:或许将来,我们还可以有更多形式的阅读活动吧?比如《庐陵悦读》和作者、读者的读书互动就可以选择在“随喜”。

曾伟欣然应允,他坦言道,知识的积累也不能概归于自己的博闻强记,靠的更有一次又一次与他人的分享和交流。所以,“随喜”一直都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讲堂、读书会和沙龙。

这样一家有气质的书店,便是人格的物化了。

我记起曾国藩有一副名联:“岂无志者能成事,唯有福人肯读书。”拿来赠与曾伟和他的“随喜”,再好不过。

每一家书店,都应是散落在尘世间的心灵居所,每一个走进书店的人,都应拥有一个独立而丰富的灵魂,有处可栖。

我们常说,要给自己的心灵一点闲,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可有多少人却在滚滚洪流中不甘被落下,匆忙奔到终点?

苏格拉底曾说过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你总是随身携带着你自己,正是驱你向前的东西本身成了压在你身上的重担。

是啊,向前跑得太快了,深存于我们内心的困惑、反思和抵抗,就会越来越重。

其实没有根基的奔跑是不稳的,是飘忽无序的游荡。“根基”从何而来?应从你强大的内心而来。

当然,书本不能代替真正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媒介,世界的原理既隐藏在字里行间,也隐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天地间无处不隐喻着丰富的真知和哲理,能够传递给身心能量,不管“鸡汤”还是“狗粮”,都可以很营养。

不久前,和一个朋友聊起读书之事,我们观点分歧发生了争执,真是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在她看来,读书是苦,书中内蕴万千,多读伤神,有那工夫不如干点正事让自己过得更好。而我却觉读书是乐,闲来安心读书,是人生一大享乐。

可实在是,我过得不如她“成功”,她的固定资产,据说已经快上八位数。

也罢。

平凡如我等,要攒够多少“舍得”的智慧与决心,不计漫长一生的浩荡成本,放弃给人生一个虚假的圆满句号。

人的一生,你往纸醉金迷处,可快意消魂;你往青山绿水处,可洗心涤尘。而混迹于市、在城市钢筋混凝土的高楼丛林里,你往书中去,那是一条最安全的出口,那是最好的心灵栖息之所。

走吧,在那片湖光山色中的美好生态园,有空去“随喜”坐坐。(本版图片提供:曾伟)

网友评论

吉安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吉安新闻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吉安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zgja2004@163.com